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敖倉的意思、敖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敖倉的解釋

亦稱“ 敖庾 ”。1. 秦 代所建倉名。在 河南省 鄭州市 西北 邙山 上。山上有城, 秦 于其中置谷倉,故曰“ 敖倉 ”。《史記·項羽本紀》:“ 漢 軍 滎陽 ,築甬道屬之 河 ,以取 敖倉 粟。”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 敖 ,地名,在 滎陽 西北山,臨 河 有大倉。”《史記·黥布列傳》:“東取 吳 ,西取 楚 ,并 韓 取 魏 ,據 敖庾 之粟,塞 成臯 之口,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褰裳而涉 汶陽 之丘,則天下之稼如雲矣;椎紒而守 敖庾 、 海陵 之倉,則山坻之積在前矣。”

(2).泛指糧倉。《淮南子·說林訓》:“近敖倉者不為之多飯,臨 江 河 者不為之多飲,期滿腹而已。”《新唐書·李密傳》:“公雖受命,然賴人之天口固國本。而稟取不節,敖庾之藏有時而儩,粟竭人散,胡仰而成功?” 宋 葉適 《蔡知閣墓志銘》:“ 乾道 中,為寨屋五百,敖倉七十,今浸廢。”參閱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敖倉是秦漢時期重要的國家糧倉與戰略轉運中心,其名稱源于地理位置與核心職能,在軍事與經濟史上具有關鍵地位。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字義溯源

  1. “敖”指敖山

    敖倉因建于荥陽東北的敖山(今河南鄭州西北)而得名。《說文解字》釋“敖”為“遊也”,引申為高地;敖山地勢險要,瀕臨黃河,天然適合儲糧轉運。

  2. “倉”為儲糧設施

    《釋名·釋宮室》載:“倉,藏也,藏谷物也。”其核心功能為集中收納、保管糧食。

二、曆史職能

  1. 漕運樞紐

    秦統一後,敖倉成為關東漕糧西輸鹹陽的中轉站。《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築敖倉,積粟儲糧”,利用黃河與鴻溝水系聯通四方。

  2. 軍事戰略要地

    楚漢之争時,劉邦據敖倉之粟保障軍需,奠定勝局。《史記·郦生陸賈列傳》載:“據敖倉之粟,塞成臯之險……此天下知所歸矣。”凸顯其“得糧倉者得天下”的戰略價值。

  3. 漢代官倉延續

    西漢沿襲秦制,敖倉仍屬太倉體系。《漢書·地理志》提及河南郡“敖倉在荥陽”,由中央直轄,印證其國家儲備地位。

三、文化象征意義

“敖倉”在後世文學中成為“豐饒儲備”的代名詞。如唐代李華《吊古戰場文》以“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對比“粟積敖倉”,喻指戰争對民生資源的破壞。

學術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敖倉”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倉名稱,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敖倉是秦代在河南荥陽敖山(今鄭州市西北邙山)建立的官方糧倉,因山得名。它不僅是秦代漕糧存儲與轉運的核心樞紐,後世也常以“敖倉”代指大型糧倉。

二、地理位置

三、曆史作用

  1. 秦代至漢魏:秦代在此大規模儲糧,漢魏時期沿用。楚漢戰争時,劉邦曾奪取敖倉以保障軍糧,《史記》記載“漢軍荥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
  2. 軍事與經濟意義:作為中原漕糧集散中心,敖倉的存糧關系王朝穩定,其得失常影響戰局。例如《淮南子》提到“近敖倉者不為之多飯”,側面反映其儲糧豐足。

四、引申含義

後世将“敖倉”泛化為糧倉的代稱,如唐代柳宗元在文中以“醯敖倉之粟”比喻糧食儲備,宋代文獻亦沿用此泛稱。

五、别稱與關聯

敖倉亦稱“敖庾”,如《史記·黥布列傳》提到“據敖庾之粟”,進一步佐證其作為糧倉的别稱。


敖倉是兼具曆史、軍事與經濟價值的古代糧倉,其地理位置和儲糧功能使其成為秦漢時期的國家命脈,并在文學與史籍中演化為糧倉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百褶裙罷勌蒼松翠柏朝假差愈掣闆成昆鐵路遲疑不決存命大拜門大厲單注貂羽頂瘡迵同兌獎反串鳳唱氛圍伏爾加河纖夫富人箇中人谷變寒碜湖吃海喝輝焯撿括咎魅客伏刲股攣胊鹿頭懋績蒙昧主義密愛怒特跑馬樓培土烹小鮮牽黃犬嵰州騎吹青蓮書丘牛雀鷹群藝熱忽忽仁鄙掃鍋刮竈颯然羶臊省訾食啗爍爚術數碎屍萬段通懷帷軒武德協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