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ir on the body;soft long hair] 細長而末端尖銳的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
毫毛不敢有所近。——《史記·項羽本紀》
不準你動他一根毫毛
(1).人或鳥獸身上的細毛或長毛。《荀子·賦》:“精微乎毫毛,而盈大乎宇宙。”《素問·刺要論》:“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靈樞經·陰陽二十五人》:“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
(2).猶絲毫。極小或很少。《莊子·山木》:“故朝夕賦歛,而毫毛不挫。”《史記·項羽本紀》:“今 沛公 先破 秦 入 鹹陽 ,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 霸上 ,以待大王來。” 唐 韓愈 《張君墓志銘》:“觀察使使劇吏案簿書,十日不得毫毛罪。” 宋 蘇轼 《上梅龍圖書》:“差之毫毛,輒以擯落。”《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二三十兩是朝奉的毫毛,小人得了卻一生一世受用不盡了。”
“毫毛”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字面含義
指人或鳥獸體表生長的細長而柔軟的毛發,例如汗毛、眉中長毛等。如《靈樞經》提到“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
比喻意義
常用來形容極其微小的事物,帶有“絲毫”的意味。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毫毛不敢有所近”,強調連最細微的東西都不敢觸碰。
日常表達
多用于否定或強調保護的語境,如“不準動他一根毫毛”,體現對人或物的珍視。
古籍引用
“毫毛”一詞既描述具體的細小毛發,也通過比喻表達“微不足道”的概念,常見于古籍和日常口語中。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史記》《荀子》等文獻。
《毫毛》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用來形容事物極其細小、微不可見的大小。通常用于表示極其細小或微小到不值一提的程度。
《毫毛》的拆分部首是“毛”,它是漢字的一種邊旁部首。而《毫毛》的總筆畫數為9畫。
《毫毛》一詞最早出現于《莊子·原道》,其中說到“齊桓公問於仲尼曰:‘吾聞諸夫子以我為庶子,願聞庶子之意。’仲尼曰:‘鹪鹩之子食于親,麻雀雖瞽其猶能食孟母之雛。’”其中的“孟母之雛”就指的是“毫毛”。此詞通過比喻的方式進一步擴展了其表達的意義。
《毫毛》的繁體字為「毫毛」。
古時候《毫毛》的漢字寫法為「毫」,它是由「殳」和「毛」兩個部分構成的。
1. 他的織工精巧,柔纖如毫毛。
2. 風吹過皮膚,帶來了涼爽的感覺,如同毫毛輕撫。
組詞:細毫、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近義詞:絲毫、寸毫。
反義詞:巨大、巨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