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小婁羅 ”。亦作“ 小嘍囉 ”。1.指短小而精悍伶俐的人。《宋史·張思鈞傳》:“ 思鈞 起行伍,征讨稍有功,質狀小而精悍。 太宗 嘗稱其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焉。”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四折:“小婁羅,你跟了我 酷寒亭 救哥哥走一遭去。”
(2).指綠林的兵卒。《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不知後面幾個小婁羅趕上,把一條索子,将 楊溫 縛了。”《水浒傳》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強人,紮下一個山寨,在上面聚集着五七百個小嘍囉。”
(3).今多指壞人的走卒。
“小樓羅”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原意
指短小精悍、行動伶俐的人,常形容體格雖小但能力出衆者。該詞最早見于《宋史·張思鈞傳》,記載張思鈞因身材精悍被宋太宗稱為“樓羅”,後人加“小”字形成固定稱呼。
引申義
部分資料提到“小樓羅”與“美麗小巧事物”相關(如),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個别釋義偏差,建議以主流解釋為準。
“小樓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儀态優雅、風姿綽約的樣子,也可以指某個地方或景點的景色美麗迷人。
“小樓羅”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小(⼩):丨(1畫)
樓(⺶):一(1畫) 乂(3畫)
羅(罒):⺮(9畫)
“小樓羅”來源于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後來被人們引用,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可以将“小樓羅”寫作“小樓羅”。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具體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是通常,“小樓羅”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形态與現代相似。
1. 她一身白衣,如小樓羅般的姿态,令人心馳神往。
2. 這座城市的夜景簡直美得如同小樓羅一般。
小明樓、羅曼史、樓上樓、羅網
楚樓羅、樓台樓台、羅襪千絲、細腰柳
粗魯、普通、丑陋、庸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