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潔淨。絜,通“ 潔 ”。《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 哀牢 ﹞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絜白不受垢污。”
(2).清白。《漢書·朱雲傳》:“今禦史大夫 禹 絜白廉正,經術通明,有 伯夷 、 史魚 之風,海内莫不聞知。” 唐 李翺 《兵部侍郎贈工部尚書武公墓志銘》:“考公逃貴,於 嵩 之下。 江陰 絜白,世嗣其雅。”
“絜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潔淨
這裡的“絜”通“潔”,表示幹淨、無污垢。例如《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記載:“絜白不受垢污”,形容用梧桐木花織成的布匹質地潔白不易沾染污漬。
清白
引申為品德高尚、正直廉潔。如《漢書·朱雲傳》提到:“禹絜白廉正”,贊揚禦史大夫禹的清廉正直,具有伯夷、史魚般的風範。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曆史語用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漢書》等典籍原文。
絜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純潔無暇,非常潔白美好。形容事物白得非常明淨,沒有一點雜質。
絜白的部首是糸(系帶),總共有11個筆畫。
絜白是一個古代詞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後來也在其他古代文獻中被廣泛使用。
絜白的繁體字為絜白,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絜白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古代拼音中,有時會将絜表示為“傑”,而白則保持不變,寫作“白”。
1. 這片山水如此絕美,湖水清澈透明,白得絕對絕塵。
2. 她的笑容宛如春雪般純潔無暇,真是一位絜白的美人。
1. 絜白無瑕:形容事物的美好無比,沒有任何瑕疵。
2. 絜白如雪:比喻事物潔白得如同純淨的雪。
潔白、純淨、無暇、無瑕、雪白。
髒污、灰暗、雜亂、有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