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仙山名。《列子·湯問》:“當國之中有山,山名 壺領 ,狀若甔甀。頂有口,狀若員環,名曰 滋穴 。有水湧出,名曰 神瀵 ,臭過蘭椒,味過醪醴。”
“壺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來源于古籍記載,不同語境下的解釋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分析:
仙山名
根據、等高權威性來源,“壺領”最早見于《列子·湯問》,描述為傳說中的仙山。書中記載:“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壺領,狀若甔甀(形似壇子),頂有口,狀若員環,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臭過蘭椒,味過醪醴。”此處形容其奇特的地貌與神異特性,屬于神話地理概念。
比喻首領(存疑)
部分中等權威來源如提到“壺領”可引申為“頭領”,但此解釋在古籍中缺乏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對字面意義的衍生解讀,需謹慎參考。
建議需進一步查閱《列子》原文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以确認細節。
壺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壺”和“領”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士(屍)+ 領(兒)
壺字的筆畫數:5畫
領字的筆畫數:14畫
壺領最早出現在《古文觀止》中,是清代文學家梁章鶴所著的一部文集。
壺領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壺領的古字形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他領着壺裡的清水,來到田地澆灌莊稼。
壺口、壺底、壺蓋、領導、領取、領地
壺嘴、壺唇
壺底、壺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