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意的意思、道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意的解釋

(1).指道家無為的主旨。 漢 班固 《奕旨》:“外若無為默而識,浄泊自守以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傳達某種意願。 南朝 齊 王融 《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虬書》:“所以不遠千裡,尺書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畢公宅别道王宴序》:“仰雲霞而道意,捨塵事而論心。”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香奁豔語》:“ 春春 已為他邸所畜,獨 賽師 在,郎君若欲見之,當為道意也。” 田漢 《梵峨璘與薔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歸,所以特馳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氣質。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儒教近而易見,故宗之者衆焉。道意遠而難識,故達之者寡焉。” 唐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詩:“蕭蕭白髮出宮門,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蘇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閑暇非虛譁。” 查慎行 題注:“ 東坡 晚年,留心養生之術,於龍虎鉛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無多屋宇》詩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則然,脩身吾豈不。”

(4).猶着意。 宋 李清臣 《欽聖憲肅皇後哀冊文》:“至性溫溫,令儀翼翼。道意禮學,生知自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意”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主要可從以下三個層面理解:


一、基礎釋義:道路的方向或旨意

指道路的走向或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向。

例:古文獻中“辨其道意”可指辨别路徑方向,引申為判斷事物發展的主旨。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道”的釋義中涵蓋此引申義。


二、哲學核心:道家思想的精髓

特指道家哲學的核心觀念,包含:

  1. 自然無為:順應自然規律,不妄為(《道德經》:“道法自然”);
  2. 形而上的本體:“道”作為宇宙本源與萬物運行法則(《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
  3. 修身境界:通過悟道達到精神超脫,如“得道意者,與天地共遊”。

    來源參考: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對道家核心概念的闡釋。


三、表達意圖:話語或文字的主旨

指語言、文章中所要傳達的核心意圖或情感。

例:


權威文獻佐證

  1. 《道德經》:奠定“道”為宇宙本原及自然規律的理論基礎;
  2. 《莊子》:深化“道意”在精神自由與實踐中的應用;
  3. 《淮南子》:融合黃老思想,闡釋“道意”與社會治理的關系。

注:文獻來源可通過權威學術平台(如中國知網、高校圖書館)檢索原著獲取完整内容。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經典注本,側重學術性與文化内涵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道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道”與“意”的語義關聯進行解析。該詞主要有以下四層含義:

  1. 道家無為的主旨
    指道家思想中“無為而治”的核心觀念,強調順應自然規律,避免人為幹預。例如《道德經》中“道法自然”即體現這一哲學内涵。

  2. 表示或傳達某種意願
    作為動詞使用,指通過語言或行為傳遞意圖,如“道意于衆”即向衆人表明心意。此處“道”取“表達”之義,與“道路”的引申義“途徑”相關。

  3. 道教或道家的旨意與氣質
    特指道教經典或修行者所體現的宗教思想與精神特質,如《莊子》中“得道者”的超然境界。此義項與“道”作為宗教體系的内涵直接關聯。

  4. 猶“着意”,即用心、刻意
    作副詞時表示專注或刻意為之,如“道意經營”指精心籌劃。此處“道”隱含方法論層面的“技藝”含義(參考對“門道”“醫道”的解析)。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等來源的詞典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拜懇便室鄙冗踣跳僰僮策套長企昌衢成心徹晝創調齼齼打臉敵雠地雁對揖翻背風斯在下公邑廣術鹳鵲漢京寒威黑豆畫稿活屍謹讷卷雲紋據憑靠己淋灰籬畔榴榴邁逸難乎爲繼拏人虐人逆料旁側畔盟蚍蝣侵黩輕揚輕蟻青暈遒豪趣解人風垧外盛鬋時網壽身受钺速憂焘養脫手彈丸王圻吾侬務頭纖塵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