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拏人的意思、拏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拏人的解釋

猶捕役,捕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 婆利國 拏人善投輪,其大如鏡,中有竅,外鋒如鋸,遠以投入,無不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拏人"是漢語中一個古舊的法律術語,現多寫作"拿人"。根據《漢語大詞典》《康熙字典》等工具書解釋,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官府依法捉拿、拘捕犯人的行為,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釋義:

  1. 字形結構

    該字由"手"和"奴"構成會意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牽引也"的釋義,本義為用手抓住。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凡雲拏獲者皆引申之義",說明其法律含義是後起的引申用法。

  2. 法律行為特征

    在明清法律文書中特指官府差役依法執行拘捕任務,《大清律例·刑律》中"凡官司差人拏究罪人"的條文,明确規定了該行為的官方性和強制性。其程式需符合"籤票制度",即持有官府籤發的逮捕文書方可實施。

  3. 現代語言演變

    現代漢語中"拏"字已被"拿"取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拿人"标注為動賓短語,解釋為"捉住人"的日常行為,原法律術語含義僅保留在《唐律疏議》《洗冤集錄》等古籍中。但在方言裡仍存古義,如吳語區保留"拏人抵債"的說法。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拏人”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形和古文用法分析:

  1. 單字解析

    • 拏(ná):古同“拿”,本義為“牽引”“持取”,引申為“捉拿”“拘捕”。如《說文解字》釋為“牽引也”。
    • 人:指普通個體或特定對象。
  2. 組合詞義
    “拏人”通常指抓捕、捉拿某人,常見于古代司法或公文語境,例如:“官府拏人審問”。在部分文獻中,也可能引申為“牽連他人”,如因案件波及而被拘捕。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本中。需注意其與“拿人”的通用性,後者更常見于白話表述。

若您遇到該詞的具體語境(如古籍段落),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或确認是否為“拿人”的異體寫法。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者如寶報冰公事徧曉邊憂并線不賣帳測字潮戶充斥充贍充盈呆頓頓電子表二甄梵音伏氣隔品緻敬箇是俇攘荷筒黃耳蕈昏妄胡突蟲澆書甲乙科九州潏湟慨忼科貶刻急雷光廉貞盧女麥月門政母猴慕戀墓木耐心耐腸旁門陫側牽涉峭峻起舵情拷劬劬賞臉善交少有殺一警百市狙衰索通淵巍張午供五裡雲霧纖瑣銜踵歇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