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刀墨的意思、刀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刀墨的解釋

古代黥刑。《國語·周語上》:“有斧鉞、刀墨之民。” 韋昭 注:“刀墨,謂以刀刻其額而墨涅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刀墨"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均與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或傳統技藝密切相關:

一、古代刑罰:黥刑(墨刑)

含義:

指中國古代"五刑"之一的"墨刑",即在犯人面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用刀刻劃出痕迹後,再塗染墨汁使其成為永久性标記的刑罰。

曆史背景與依據:

  1. 起源與典籍記載

    墨刑最早見于《周禮·秋官·司刑》,為五刑(墨、劓、刖、宮、大辟)之首,用于懲治較輕的罪行。

  2. 行刑方式

    據《漢書·刑法志》記載,行刑時以刀刻破皮膚,注入墨汁,形成無法消除的印記,兼具肉體懲罰與社會性羞辱。

  3. 文化符號意義

    如《史記·商君列傳》載商鞅因變法遭反噬"卒車裂以徇秦國",其黨羽多受墨刑,反映該刑罰對身份與尊嚴的剝奪性。

權威參考來源:

二、篆刻藝術術語

含義:

指中國傳統篆刻藝術中,以刀為工具在石材等印材上镌刻文字(多為篆書)的創作過程,強調"刀"(技法)與"墨"(文字設計)的結合。

藝術内涵與技法:

  1. 創作核心要素

    清代篆刻家趙之謙提出"古印有筆尤有墨",強調刀法需體現書法筆意,使線條兼具力度(刀)與韻味(墨)。

  2. 流派特征

    如皖派篆刻追求筆墨淋漓的刀感,浙派則崇尚刀法古拙,體現"刀墨相生"的美學理念。

權威參考來源:

詞義演變與當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刀墨"的刑罰義已隨古代刑制廢止而消亡,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篆刻藝術術語則延續于書畫、文物鑒定領域,成為中華傳統工藝的核心概念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刀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刑罰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刀墨(拼音:dāo mò)指古代黥刑,即用刀在犯人面部或額部刻劃後塗墨,形成永久性标記的刑罰。


具體解析

  1. 出處與定義
    該詞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上》:“有斧鉞、刀墨之民。”韋昭注:“刀墨,謂以刀刻其額而墨涅之。”
    (“涅”意為用黑色顔料填充刻痕,使印記不可消除。)

  2. 刑罰形式

    • 步驟:先以刀刻破皮膚,再塗墨染色,形成疤痕。
    • 目的:既作為肉體懲罰,也通過标記達到羞辱和身份标識的作用,常用于盜竊、逃亡等罪行。
  3. 曆史背景
    黥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其他為劓、刖、宮、大辟),盛行于周代至秦漢,漢文帝時曾廢除,後世偶有複行。


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黥刑的演變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國語》《漢書·刑法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六表極荜門圭窦長楸趁意從鞍村纣封藏風雨燈黼繪館饩寒廳後台夾介江徼肌力精益求精極榮九合卷地皮眷異居不重茵忾敵空當子,空當兒臘醖兩形奁贈例竟門零削林寒洞肅漫不經意帽筒萌茁麪餅颦眉乾隔澇漢子前面伽荼請谳揉和碝石入團善聲聲喏沈潭霜飇樹挂松肪酒素葉台宰他山攻錯鐵匠童幼退有後言亡荊望浪五道神無迹可求小觿小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