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刀墨的意思、刀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刀墨的解释

古代黥刑。《国语·周语上》:“有斧鉞、刀墨之民。” 韦昭 注:“刀墨,谓以刀刻其额而墨涅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刀墨"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均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或传统技艺密切相关:

一、古代刑罚:黥刑(墨刑)

含义:

指中国古代"五刑"之一的"墨刑",即在犯人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用刀刻划出痕迹后,再涂染墨汁使其成为永久性标记的刑罚。

历史背景与依据:

  1. 起源与典籍记载

    墨刑最早见于《周礼·秋官·司刑》,为五刑(墨、劓、刖、宫、大辟)之首,用于惩治较轻的罪行。

  2. 行刑方式

    据《汉书·刑法志》记载,行刑时以刀刻破皮肤,注入墨汁,形成无法消除的印记,兼具肉体惩罚与社会性羞辱。

  3. 文化符号意义

    如《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因变法遭反噬"卒车裂以徇秦国",其党羽多受墨刑,反映该刑罚对身份与尊严的剥夺性。

权威参考来源:

二、篆刻艺术术语

含义:

指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以刀为工具在石材等印材上镌刻文字(多为篆书)的创作过程,强调"刀"(技法)与"墨"(文字设计)的结合。

艺术内涵与技法:

  1. 创作核心要素

    清代篆刻家赵之谦提出"古印有笔尤有墨",强调刀法需体现书法笔意,使线条兼具力度(刀)与韵味(墨)。

  2. 流派特征

    如皖派篆刻追求笔墨淋漓的刀感,浙派则崇尚刀法古拙,体现"刀墨相生"的美学理念。

权威参考来源:

词义演变与当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刀墨"的刑罚义已随古代刑制废止而消亡,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篆刻艺术术语则延续于书画、文物鉴定领域,成为中华传统工艺的核心概念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刀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刑罚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刀墨(拼音:dāo mò)指古代黥刑,即用刀在犯人面部或额部刻划后涂墨,形成永久性标记的刑罚。


具体解析

  1. 出处与定义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上》:“有斧鉞、刀墨之民。”韦昭注:“刀墨,谓以刀刻其额而墨涅之。”
    (“涅”意为用黑色颜料填充刻痕,使印记不可消除。)

  2. 刑罚形式

    • 步骤:先以刀刻破皮肤,再涂墨染色,形成疤痕。
    • 目的:既作为肉体惩罚,也通过标记达到羞辱和身份标识的作用,常用于盗窃、逃亡等罪行。
  3. 历史背景
    黥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其他为劓、刖、宫、大辟),盛行于周代至秦汉,汉文帝时曾废除,后世偶有复行。


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黥刑的演变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国语》《汉书·刑法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页宝贝疙瘩俵寄诚愫鹑火得筹底物洞天圣酒将军对向二豫方才忿世嫉俗改弦辙干涉现象梗壅共合弓箭手古董行己有耻鹖旦鹤骨松姿黑林侵洪量后院起火黄颡鱼回天见短讲殿见义勇为翦烛金苔久息釦砌狼顾虎视良田连枝分叶连中笼饼满腹文章潘泔前半晌燂烁蛩机秋庄稼鹊报曲故宂急三文鱼审赏首陀罗鼠虎填报天闱痛疚土物顽闇伟节委郁委至心粗气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