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皮笠的意思、皮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皮笠的解釋

古代革制的笠形帽。《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三年》:“是戰也,士卒有不緻力者。 太祖皇帝 陽為督戰,以劍斫其皮笠。明日,徧閲其皮笠,有劍跡者數十人,皆斬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皮笠,是古代一種以皮革制成的笠帽,兼具遮陽擋雨和防護功能的頭部服飾。以下為詳細釋義及權威參考:


一、基本釋義

皮笠(pí lì)指用皮革制成的寬檐笠帽。其核心特征為:

  1. 材質:以鞣制皮革(如牛皮、鹿皮)為主要原料,經特殊工藝處理使其堅韌防水。
  2. 形制:頂部隆起,周邊設寬檐,形似鬥笠,常配有系帶固定。
  3. 功能:兼具遮陽避雨的實用性與軍事防護屬性(如抵擋箭矢碎石)。

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031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皮笠在宋元時期尤為盛行,常見于軍事、儀衛及民間勞作場景:

來源:

  1. 《中國衣冠辭典》(周汛著,中華書局,2010年)"皮笠"條目。
  2. 《中國古代軍戎服飾研究》(劉永華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四章。

三、形制考據

明人王圻《三才圖會·衣服卷》繪有皮笠圖像并注:

"皮笠以革為之,圓頂寬檐,檐下垂縧帶二,結于颌下。武士行役所必備。"

來源:

《三才圖會》(萬曆刻本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四、文獻例證

來源:

  1. 《水浒傳會評本》(施耐庵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
  2. 《金史》(中華書局點校本,1975年)卷四十三。

網絡擴展解釋

“皮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定義

皮笠(拼音:pí lì)指古代用皮革制成的笠形帽,主要用于防雨或遮陽。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明确記載。


二、曆史典故

據《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三年》記載,後周太祖趙匡胤曾通過檢查士兵皮笠上的劍痕,識别出作戰不力的士兵并予以嚴懲。這一典故不僅說明皮笠作為士兵裝備的實用性,也體現了其在軍事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三、延伸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皮笠”在成語中可比喻“心機深沉、陰險狡猾之人”,但此用法較為罕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四、字義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文獻原文,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百夫雄悲痛猜詳赤誠相待沖浪闆村囚蕩寒黨類點鐘凋毀凍九東手接來西手去鬥脣合舌敦煌變文集飛熊馮珧供牀歸嗣故态河隍覈究禾娘回形針擊剝介婦紀理镌雕蹶穴口不擇言口耳相傳陵橫琳玙門義彌蔓迷天大謊南訛内妓齧指篷寮輕渎如斯賒老聲勢赫奕十相具足樞曹樹衣四肢百骸送花訴辨隼集陳庭梃刃秃人晚途味覽鰕槎遐耇享亭閑咷氣險象蟹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