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隄备的意思、隄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隄备的解释

防备。 唐 李纲 《与秦相公书》:“窃意朝廷有 江 北之警,预为隄备,不得已而如此。”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你掌领着众将,紧守着营寨,隄备番兵。”《水浒传》第二十回:“安排大小船隻,教演人兵水手上船厮杀,好做隄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隄备”(也写作“堤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 释义
    意为“防备”,指提前做好防御或应对措施,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强调对潜在威胁的预防。

  2. 出处与用法

    • 最早见于唐代李纲的《与秦相公书》:“窃意朝廷有江北之警,预为隄备,不得已而如此。”
    • 元代杂剧《谢金吾》第二折提到:“隄备番兵”,指防御外敌;《水浒传》第二十回中“好做隄备”则指为水战提前准备。
  3. 现代使用
    该词现已较少使用,属于古汉语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作品中。

“隄备”是“防备”的古称,多用于军事或安全语境,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含义。现代汉语中更常用“防备”“防范”等词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隄备(dī bèi)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意为准备、预备。它的部首是阜(丘土),笔画数为11划。《康熙字典》中记载,隄字的本义是河堤,与备义相联系,表示防备河水泛滥的准备工作。现在这个词一般用来指做好准备,为将来的行动、工作或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隄备》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变体。在《康熙字典》中,隄字的古代写法是以“阜”为边旁,上面有个“横”与一个“竖”相连的构字形式。不过,现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已经统一,我们使用的都是简化字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隄备”的例句: 1. 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可能会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2. 我们在出发前都要做好充足的隄备,以免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应对。 与“隄备”相关的组词有:备战、准备、备考。 与“隄备”近义的词语有:准备、预备、筹备。 与“隄备”反义的词语有:无准备、临时应对、措手不及。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