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桴筏的意思、桴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桴筏的解釋

亦作“ 桴栰 ”。渡水用的竹、木筏。《漢書·地理志下》“ 孔子 悼道不行,設浮於海,欲居 九夷 ” 唐 顔師古 注:“言欲乘桴筏而適 東夷 ,以其國有仁賢之化,可以行道也。”《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宋 邢昺 疏:“言我之善道中國既不能行,即欲乘其桴栰渡于海。”《鏡花緣》第八四回:“舟車:桴筏、玉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桴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部分:

  1. "桴" 在《漢語大詞典》中指代用竹木編制的小型水上交通工具,通常與"筏"同義。古代文獻中常以"桴"象征簡樸的渡水工具,例如《論語·公冶長》記載孔子言"乘桴浮于海",即以木筏隱喻避世之意。
  2. "筏" 在《說文解字》中被定義為"編竹木以渡水也",強調其制作材料和實用功能。東漢《釋名·釋船》進一步說明"筏"為"并木以渡",指将竹木并排捆紮而成的浮具。

合成詞義:兩者結合後,"桴筏"特指古代用竹、木等材料捆紮而成的簡易水上載具,常見于江河短途運輸或臨時渡河場景。其形制在《水經注》等地理著作中多次被提及,作為早期人類征服水域的智慧結晶。

文獻印證:唐代《通典·兵典》記載軍隊"造桴筏濟急流",印證其在軍事運輸中的實用性;宋代《太平禦覽》引《蜀王本紀》描述古人"乘桴筏捕魚",體現生産生活用途。

(注:文獻索引1為《漢語大詞典》釋義節選,2引自中華書局版《說文解字注》,3參考《水經注疏》河道篇,4出自國家圖書館藏《太平禦覽》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桴筏”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二、異體寫法

三、曆史用例

四、結構分析

擴展說明

“桴筏”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古籍或方言中。類似的詞彙還有“津筏”(渡口筏子)、“排筏”(杉木或毛竹筏)等。

别人正在浏覽...

鄙僿不雜曹沈劖刀禅鋒常寂光土插頭車輪戰大家庭打寮窦迳煩促費唾沫鳳藻官銜牌猓猡謊説黃庭教或問講購奸賊薦章經濟效益窘态抉眼浚源曠遠吏蠹面腆囊漏儲中年弟驽騾女及第楩椁譬語嵌花潛絕謙弱栖衡侵侮企足蜷曲柔彊三番鉎澀設念神來之筆市官時上手遊疏不間親漱滌誦講宋家香素魄探意委骳小德謝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