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澤瀉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澤瀉》。
“鹄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詞語釋義
“鹄瀉”是中藥“澤瀉”的别名,最早見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八·澤瀉》。
藥用價值
澤瀉為澤瀉科植物,其塊莖入藥,性味甘寒,具有利水滲濕、清熱 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洩瀉等症。
部分文獻中提到“鹄瀉”作為成語,比喻才高志大的人身處庸碌環境而不適,如“天鵝落于淺水”。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鹄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大雀鷹或鹞子等鳥類。這種鳥類體型較大,善于飛行且捕食能力強。
《鹄瀉》這個詞的部首是鳥,并且擁有18個筆畫。
《鹄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釋鳥》。在這部古代漢語字典中,将《鹄瀉》解釋為一種名為“弋鞮”的鳥。後來,人們将這個詞用來泛指大雀鷹和鹞子等鳥類。
《鹄瀉》的繁體字為「鶻澥」。
在古代,漢字《鹄瀉》的寫法略有不同。鹄字的古代寫法為「鵠」,瀉字的古代寫法為「洩」。
1. 他如鹄瀉般矯健的身姿引起了衆人的注目。
2. 這隻鷹展翅高飛,仿佛一隻飛翔的鹄瀉。
鹄瀉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
大雀鷹、鹞子。
鴿子、鴨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