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五谷豐熟,民食足用。《管子·輕重丁》:“ 齊 西水潦而民饑, 齊 東豐庸而糶賤。” 尹知章 注:“庸,用也。謂豐稔而足用。”
“豐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較為一緻,以下為綜合解釋:
“豐庸”意為五谷豐熟,民衆糧食充足、生活富足。這一表述強調農業豐收與社會物質充裕的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輕重丁》:“齊西水潦而民饑,齊東豐庸而糶賤。” 尹知章注解:“庸,用也。謂豐稔而足用。” 此處“庸”指“足用”,即物資充足,可供民衆使用。
多用于描述古代農業社會的經濟狀況,如糧食豐收、百姓生活安定。現代也可引申為物質條件優越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管子》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豐庸》(fēng yōng)是一個表示人物風貌優美、飽滿豐盈的詞語,形容人的體态健美,風度潇灑。
《豐庸》的部首是貝,總共有11個筆畫。
《豐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秦風·蒹葭》:“瞻彼淇澳,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憔悴如也。”意為縱目注視那淇澳上的青草,話說采摘它,說明我還沒見到君子,所以憔悴不安。因此,有人将“憔悴而不安”解釋為“胸懷喪失,風采不在”的意思,才有了“豐庸”的含義。
在繁體中,“豐庸”這個詞的寫法類似,唯一的不同是“庸”字會多一個“臾”字旁。
在古漢字中,寫作“酆”(豐字的上面是“酉”字,下面是“夆”字),表示氣味散發,燦爛美好,與現代的“豐”字稍有不同。
她的外表豐庸,給人一種親切而美好的感覺。
豐盈、飽滿、優美等。
娟秀、豪放、風采。
瘦削、病态、憔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