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士的意思、冠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士的解釋

已行冠禮的成年之士。《禮記·投壺》:“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 孔穎達 疏:“冠士者,謂外人來觀投壺,成人加冠之士。尊之,故令屬賓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冠士是古漢語中的合成詞,指行過冠禮的成年士人,即通過冠禮正式獲得社會承認的成年男子身份。該詞由“冠”與“士”組合而成,需分釋其義以明本義:

  1. 冠(guàn)

    作動詞時指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的冠禮。《禮記·曲禮上》載:“男子二十,冠而字。” 此禮象征男子成年,可承擔社會責任。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3350-6)第2卷,第105頁。

  2. 指先秦時期介于卿大夫與庶民之間的社會階層,後泛指有學識、德行或擔任低級官職的男子。《說文解字》釋:“士,事也。” 引申為有擔當之人。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595-4)第1283頁。

合義考據:

“冠士”強調士人群體中完成冠禮的成年者,區别于未冠的少年士子。如《儀禮·士冠禮》記載士階層的冠禮儀程,隱含“冠士”身份的确立需依禮而行。該詞凸顯古代禮制對成人身份的規範作用,屬特定曆史語境下的稱謂。

使用場景:

多見于先秦至兩漢文獻,如《禮記》《儀禮》等禮書,或史書對士人成年儀節的記述。後世因冠禮儀式變遷,此稱漸少用。

權威參考:

注:因“冠士”為古語專稱,現代漢語已罕用,權威釋義主要見于大型曆史語文辭書,未收錄于普及型詞典。以上來源均依據紙質權威辭書,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

“冠士”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指已行過冠禮的成年士人。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由“冠”(guàn,指行冠禮)和“士”(古代介于大夫與庶民之間的階層)組成,字面意為“加冠後的成年士人”。

  2. 禮儀背景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标志成年并獲社會認可。如《禮記·投壺》記載:“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孔穎達注解稱“冠士”為參與投壺儀式的成年觀禮者,因其身份尊貴被歸入賓客行列。

  3. 社會屬性
    該詞特指士階層中完成冠禮的成員,區别于未冠的青少年。冠禮後,士人可參與政治、軍事等社會事務,承擔成年責任。

注音與用法

以上解釋綜合了《禮記》的經典記載及曆代注疏,反映了古代禮制對成年的界定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冁爾塵土趁欲籌河楚妃吟初陽存撫打結蕩目蒂芥犢衣二周犯政觀禮官書局桂棹涵滌芔歙嘉年華教廷狡童驕亵積華精義救世濟民客裡空控鹄括撮蘭芝老底子老趙零章蒙古人種弭除明升暗降暮月皮鞯貧铗乾渴前親晩後輕骛取燧如雲塞令三箭定天山僧盟上人身傍伸懶腰沈雅世樂實沈書寫縧蟲岧亭擿校汪然五經掃地舞悅霞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