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士的意思、冠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士的解釋

已行冠禮的成年之士。《禮記·投壺》:“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 孔穎達 疏:“冠士者,謂外人來觀投壺,成人加冠之士。尊之,故令屬賓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冠士”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指已行過冠禮的成年士人。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由“冠”(guàn,指行冠禮)和“士”(古代介于大夫與庶民之間的階層)組成,字面意為“加冠後的成年士人”。

  2. 禮儀背景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标志成年并獲社會認可。如《禮記·投壺》記載:“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孔穎達注解稱“冠士”為參與投壺儀式的成年觀禮者,因其身份尊貴被歸入賓客行列。

  3. 社會屬性
    該詞特指士階層中完成冠禮的成員,區别于未冠的青少年。冠禮後,士人可參與政治、軍事等社會事務,承擔成年責任。

注音與用法

以上解釋綜合了《禮記》的經典記載及曆代注疏,反映了古代禮制對成年的界定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冠士

冠士(guàn sh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冠的部首是冖,筆畫數為4。它的意思是戴在頭上的帽子,有時也用來指代王冠。

士的部首是士,筆畫數為3。它的意思是君主的臣子,古代也用來指代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冠士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王朝制度。在古代,冠是君主的标志,士是王朝的臣子,所以冠士指的是君主和臣子的關系。

冠士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冠士」。

在古時候,冠士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冠的下面是「口」字形,表示戴在頭上的帽子;士的上面是一個「丿」形,表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例句:

1. 君王戴上了華麗的冠,士人整齊肅立在一旁。

2. 當初的冠士已經變成了朋友之間的普通稱呼。

一些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冠冕、冠軍、士氣、士兵

近義詞:君臣、統治者與被統治者

反義詞:平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