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雕鹗的意思、雕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雕鹗的解釋

(1).雕與鹗。猛禽。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鵰鶚鷹鷂,飛揚伏竄。” 五代 譚用之 《塞上》詩之二:“牛羊集水煙黏步,鵰鶚盤空雪滿圍。” 明 徐霖 《桐城歸舟漫興》詩:“仰窺鵰鶚雲霄上,近狎鳧鷖洲渚間。”

(2).比喻奸佞。《後漢書·張衡傳》:“鵰鶚競於貪婪兮,我脩絜以益榮。” 李賢 注:“喻讒佞也。” 唐 元稹 《哭呂衡州》詩之四:“鵰鶚生難敵,沉檀死更香。”

(3).比喻才望超群者。 唐 杜甫 《奉贈嚴八閣老》詩:“蛟龍得雲雨,鵰鶚在秋天。” 仇兆鳌 注:“《唐書》: 韋思謙 為禦史大夫,見王公未嘗屈禮,曰:‘耳目之官,固當特立,鵰鶚鷹鸇,豈衆禽之偶。’” 宋 王禹偁 《酬種放徵君一百韻》:“如何 宋右史 ,斥鷃議鵰鶚。”自注:“起居舍人 宋維翰 奏:‘ 種放 隱居 終南 ,乞量才録用。’頗為識者所笑。” 明 楊基 《憶北山梨花》詩:“未能摶搖跨鵰鶚,詎免束縛同鷄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雕鹗(diāo è)是漢語中對大型猛禽的統稱,特指雕和鹗兩類鳥類,具有鮮明的生物學特征與文化象征意義。以下從詞典釋義、生物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字義溯源
    • 雕:《說文解字》釋為“鷙鳥”,指兇猛的大型鷹類;《漢語大詞典》明确其屬鷹科猛禽,喙鈎曲,視力極佳,擅捕獵。
    • 鹗:《爾雅·釋鳥》稱“王鴡”,郭璞注“雕類”;《古代漢語詞典》界定為魚鷹,趾具銳爪,主食魚類,常盤旋水域覓食。

      二者并稱時泛指大型猛禽,如《本草綱目》載:“雕似鷹而大,鹗狀如鷹而稍小”。

二、生物特征

  1. 形态習性

    • 雕:體長可達1米,翼展超2米,栖息山地林區,捕食中小型哺乳動物(如兔、鼠),代表種如金雕、白肩雕。
    • 鹗:體長約60厘米,趾底密布刺狀鱗片利于抓魚,全球分布廣泛,中國常見于沿海及湖泊(如《中國鳥類志》載鹗科唯一物種“鹗”)。
  2. 分類地位

    現代分類學中,雕屬鷹科(Accipitridae),鹗獨立為鹗科(Pandionidae),二者均屬隼形目猛禽。

三、文化象征

  1. 勇猛剛毅的意象

    古籍常以雕鹗喻人傑,如《後漢書·張衡傳》“雕鹗競于貪婪”諷争權者;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蠖屈雖百裡,鵬鶱望三台”以雕鹗喻志向高遠。

  2. 威儀與權勢符號

    古代武官服飾繡雕鹗圖案象征勇武(如《唐六典》載武将袍紋),明清“一品武官補子”紋樣亦含雕鹗元素。

權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雕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兩種猛禽——雕和鹗。雕屬于鷹科,體型較大,捕食能力強;鹗又稱“魚鷹”,擅長捕魚。二者常被并稱,象征兇猛與力量。例如戰國楚宋玉《高唐賦》中描述:“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雕鹗鷹鹞,飛揚伏竄”。

  2. 比喻義(負面)
    古代文獻中,雕鹗有時被用來比喻奸佞之人或權謀之輩,強調其兇悍、狡詐的特性。

  3. 比喻義(正面)
    在文學作品中,雕鹗也用于贊譽才識卓越、能力超群者。如杜甫《奉贈嚴八閣老》詩句:“蛟龍得雲雨,雕鹗在秋天”,以雕鹗騰飛暗喻人才得志。

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褒貶色彩差異較大,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及漢典均收錄了上述釋義,建議參考經典文獻用例以深入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疏包産到戶敝膝不妨事慘不忍言查頭鯿逞英雄蚩妄蟲蠹醇良怠媮憚難倒挂子大同市惵懼帝姻煅石膏附呈攻鈔歸誼果成鶴寒喝破摦大見鬼鍵鑰剞劂氏金聲迹水繼轸砢碜口承跨馬款款聯緜流涎曼陀林墨守成法木渎凝矚不轉柈杅爬梳剔抉潛逵淺拙戚嗟請酒清秩清晝豈有此理穰穰滿家神龍射影含沙時律石水訟件速客酥油茶同裘辋圖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