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雕鹗的意思、雕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雕鹗的解释

(1).雕与鹗。猛禽。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鵰鶚鹰鷂,飞扬伏窜。” 五代 谭用之 《塞上》诗之二:“牛羊集水烟黏步,鵰鶚盘空雪满围。” 明 徐霖 《桐城归舟漫兴》诗:“仰窥鵰鶚云霄上,近狎鳧鷖洲渚间。”

(2).比喻奸佞。《后汉书·张衡传》:“鵰鶚竞於贪婪兮,我脩絜以益荣。” 李贤 注:“喻谗佞也。” 唐 元稹 《哭吕衡州》诗之四:“鵰鶚生难敌,沉檀死更香。”

(3).比喻才望超群者。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蛟龙得云雨,鵰鶚在秋天。” 仇兆鳌 注:“《唐书》: 韦思谦 为御史大夫,见王公未尝屈礼,曰:‘耳目之官,固当特立,鵰鶚鹰鸇,岂众禽之偶。’”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如何 宋右史 ,斥鷃议鵰鶚。”自注:“起居舍人 宋维翰 奏:‘ 种放 隐居 终南 ,乞量才録用。’颇为识者所笑。” 明 杨基 《忆北山梨花》诗:“未能摶摇跨鵰鶚,詎免束缚同鷄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雕鹗(diāo è)是汉语中对大型猛禽的统称,特指雕和鹗两类鸟类,具有鲜明的生物学特征与文化象征意义。以下从词典释义、生物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字义溯源
    • 雕:《说文解字》释为“鷙鸟”,指凶猛的大型鹰类;《汉语大词典》明确其属鹰科猛禽,喙钩曲,视力极佳,擅捕猎。
    • 鹗:《尔雅·释鸟》称“王鴡”,郭璞注“雕类”;《古代汉语词典》界定为鱼鹰,趾具锐爪,主食鱼类,常盘旋水域觅食。

      二者并称时泛指大型猛禽,如《本草纲目》载:“雕似鹰而大,鹗状如鹰而稍小”。

二、生物特征

  1. 形态习性

    • 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超2米,栖息山地林区,捕食中小型哺乳动物(如兔、鼠),代表种如金雕、白肩雕。
    • 鹗:体长约60厘米,趾底密布刺状鳞片利于抓鱼,全球分布广泛,中国常见于沿海及湖泊(如《中国鸟类志》载鹗科唯一物种“鹗”)。
  2. 分类地位

    现代分类学中,雕属鹰科(Accipitridae),鹗独立为鹗科(Pandionidae),二者均属隼形目猛禽。

三、文化象征

  1. 勇猛刚毅的意象

    古籍常以雕鹗喻人杰,如《后汉书·张衡传》“雕鹗竞于贪婪”讽争权者;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以雕鹗喻志向高远。

  2. 威仪与权势符号

    古代武官服饰绣雕鹗图案象征勇武(如《唐六典》载武将袍纹),明清“一品武官补子”纹样亦含雕鹗元素。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雕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两种猛禽——雕和鹗。雕属于鹰科,体型较大,捕食能力强;鹗又称“鱼鹰”,擅长捕鱼。二者常被并称,象征凶猛与力量。例如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描述:“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鹞,飞扬伏窜”。

  2. 比喻义(负面)
    古代文献中,雕鹗有时被用来比喻奸佞之人或权谋之辈,强调其凶悍、狡诈的特性。

  3. 比喻义(正面)
    在文学作品中,雕鹗也用于赞誉才识卓越、能力超群者。如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诗句:“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以雕鹗腾飞暗喻人才得志。

补充说明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褒贬色彩差异较大,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权威典籍如《汉语大词典》及汉典均收录了上述释义,建议参考经典文献用例以深入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阿毗达磨傍顾拔树削迹悲歌慷慨被筩必固不可分离谄诡牀屏创艾待间谠论盗虚点派叠迹斗煎返魂草反宇辅枢跪门固有振动衡泌讙骇戒示静娴近似机廷朘剥朘利昆仑丘阆邱联捷领盘儿灵笤柳烟花雾秘近明茎草姆师品字梅孅趋牵肘七录趣舍入国问俗商船上仙升力摄任使副松风亭诵烈送目岁聿其莫緰此頽景兔啮文世夏礼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