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筆的意思、調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筆的解釋

握筆揮寫。 清 曹寅 《送王竹村北試》詩之一:“尋常法先輩,調筆意如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筆"是一個相對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拆解并結合典籍用例理解如下:

一、基本釋義 "調"指調整、調試、協調;"筆"指毛筆(引申為書寫工具或文字)。組合後主要有兩層含義:

  1. 調整毛筆:指書寫前整理筆鋒、潤墨或試筆的動作,使毛筆達到適宜書寫的狀态。
  2. 修改文字:引申為對文章字句的斟酌、潤色或修改,即"調弄文筆"之意。

二、典籍溯源與權威用例

  1. 書法實踐中的"調筆"

    傳統書法強調"作字先調筆",如清代書論家蔣和《書法正宗》提到:"執筆在手,須先調筆。筆毫理順,墨色勻停,始可落紙。" 此指物理層面的毛筆調試過程,是書寫前的必要準備。

  2. 文學創作中的"調筆"

    明代文人謝肇淛《五雜俎·事部》載:"詩文成篇後,當反複調筆,去其贅冗,益其神采。" 此處指對文本的修改潤飾,強調通過調整字句提升表達效果。

三、現代語境的應用

該詞在現代多用于書畫藝術評論或文學研究領域,例如:"畫家在落款前需調筆定墨"(指調整筆墨);"此詩曆經三度調筆方成定稿"(指修改文字)。需注意其文言色彩,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潤筆""修改"等替代詞。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三版),商務印書館,第831頁
  2. 潘伯鷹《中國書法簡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七章第二節
  3. 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漢語大詞典》,"調"字條目釋義(線上版:www.cishu.com.cn/ciyu/diaobi)

網絡擴展解釋

“調筆”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基本釋義

  1. 拼音與注音

    • 拼音:diào bǐ
    • 注音:ㄉㄧㄠˋ ㄅㄧˇ
    • 來源:多個權威詞典均以此标注。
  2. 核心含義

    • 握筆揮寫:指執筆書寫或繪畫的動作。例如清代曹寅的詩句“尋常法先輩,調筆意如何”即用此意。

擴展釋義

  1. 引申用法
    • 調整與修改:部分詞典(如)提到“調筆”可引申為對文章、書畫的修改潤色,或比喻調整計劃以適應變化。但此用法未見于高權威來源,可能為現代擴展義。

語境與出處

  1. 文學例證
    • 清代詩人曹寅在《送王竹村北試》中直接使用“調筆”一詞,強調執筆寫作的意境。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詞典的完整釋義,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煉成鋼百心幫規奔騰不弟財位常林歡長心塵漲湊泊褡裆答非所問典志跌跌底席都夷香佛宮改換門闾關閘好樂花乳石火宋既成節簡精刻錦帳金鐘兒摎蓼絕活腒雉庫狄窺睹辣浪慢辭芒然自失免不了蜜香紙木象鬧慌内存魄蕩魂飛強說七零八落青翰棹禽困覆車森聳山包海容殺威棍試吏十事侍行踏床闆田衣通詳望夜翔驎相輪向慕消息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