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殺威棍的意思、殺威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殺威棍的解釋

見“ 殺威棒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殺威棍(又稱“殺威棒”)是古代中國監獄中對新到犯人實施的一種威懾性刑罰,主要用于打壓其氣焰,便于後續管理。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作用

殺威棍是木制刑具,最初源于宋代牢獄制度,尤其在《水浒傳》中被多次提及。其核心目的是通過肉體懲罰震懾犯人,迫使其服從監管,防止反抗或滋事。

二、曆史與制度依據

  1. 宋代起源:據文獻記載,宋代牢城營接收新囚犯時需執行“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即對犯人施以一百棍棒。
  2. 執行規則:若犯人在發配途中患病,可暫免刑罰,但補打與否由獄吏決定,成為索賄的借口。

三、種類與威力

根據描述,宋代殺威棍分為三種:

  1. 普通柳木棍:用于輕微懲罰,傷害較小。
  2. 三棱木棍:重約12斤,粗端為三棱柱,殺傷力較大。
  3. 灌水銀棍:中空灌水銀,一棍相當于普通五棍,可擊碎千斤石獅。

四、實際應用與規避手段

  1. 賄賂現象:犯人常通過賄賂獄吏減免刑罰,如林沖花錢免去一百棍,而武松因性格強硬選擇硬抗。
  2. 威懾效果:據《水浒傳》描述,一百棍可緻人“七死八活”,甚至比死刑更痛苦。

五、文學與文化影響

該刑罰在元雜劇(如關漢卿作品)及明清小說(如《水浒傳》《醒世恒言》)中頻繁出現,成為古代司法黑暗與階級壓迫的象征。

殺威棍不僅是古代刑罰工具,更反映了封建牢獄系統的權力運作模式。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分類或曆史細節,可查閱《水浒傳》相關章節或宋代司法制度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殺威棍》的意思

《殺威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用武力或強制手段威脅、驅使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殺威棍》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女,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殺威棍》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兵器“闆兒砍”和“棍兒”,後來引申為以暴力手段威脅他人。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寫作「殺威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殺威棍》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殺威棍」。

例句

他使用了殺威棍的手段,迫使對方屈服。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強行、威脅、驅使。

近義詞:逼迫、強迫。

反義詞:勸說、說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