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魂飛魄散 ”。《黑籍冤魂》第三回:“到如今煙鬼滿天下,聞得國家要行禁煙的命令,都吓得魄蕩魂飛。”
“魄蕩魂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發音與基本含義
發音為pò dàng hún fēi,字面意為“魂魄震蕩、飛散”,形容人因極度驚恐或震撼而失去常态,精神和心靈受到巨大沖擊。
2. 詳細解析
由“魄”(指精神)、“蕩”(擾亂)、“魂”(靈魂)、“飛”(逃離)四字構成,生動描繪了人在遭遇突發驚吓或強烈刺激時,精神瀕臨崩潰的狀态,類似“魂魄離體”的失控感。
3. 出處與例句
4. 近義詞與用法
補充說明
該成語反映了漢語對心理狀态的具象化表達,適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極端恐懼的場景,使用時需注意語境的情感色彩。
《魄蕩魂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極度恐懼或驚慌失措。
它的拆分部首是魄(pò)、蕩(dàng)、魂(hún)、飛(fēi)。其中,魄的部首是鬼,蕩的部首是艸,魂的部首是亻,飛的部首是飛。
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在古代文獻中常被提及。在古代,人們對神鬼、魂靈等有着深刻的信仰,因此形容極度恐懼時常會用到這個詞。
《魄蕩魂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魄蕩魂飛」。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魄蕩魂飛》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是「魄蕩魂飛」。
例句:聽到突然的巨響,他被吓得魄蕩魂飛,立刻逃離了現場。
組詞:魂飛魄散、驚魂未定、魂不附體
近義詞:魂飛魄散、膽戰心驚、惴惴不安
反義詞:淡定自若、沉着冷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