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名。色黃,中間有淡白點。又名花蕊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四·花乳石》﹝集解﹞引 劉禹錫 曰:“花乳石出 陝 華 諸郡,色正黃,形之大小方圓無定。”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九:“ 元 末, 諸暨 人 王冕 自稱 煮石山農 ,始用花乳石刻私印。”
花乳石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礦石,其名稱和特性在不同典籍中均有描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别名
花乳石又名花蕊石,因石體呈黃色且中間分布淡白色斑點而得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将其歸為“金石之四”類,并提到其别稱來源于硫磺般的色澤和斑點特征。
外觀與産地
用途
曆史文獻記載
劉禹錫描述其“形之大小方圓無定”,《玉冊》則稱其為“陰石”,可替代丹砂用于制藥。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典籍和現代網絡釋義,需注意相關描述多源自傳統文獻,現代礦物學中可能對應不同礦物種類,建議結合專業資料進一步考證。
《花乳石》是指一種形狀像花瓣的乳石。乳石是一種沉積岩,由貝殼、骨骼等碳酸鹽類的化石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和壓力作用形成。
花乳石的部首是⺡(山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花乳石一詞來源于古代對乳石形态的描述。它在明朝的地質著作《西山賦》中首次出現,并在後來的地質書籍中得到廣泛使用。
花乳石的繁體字為「花乳石」。
花乳石的古代漢字寫法沒有特定記載,一般使用現代簡化字「花乳石」。
1. 小明在河邊撿到一個花乳石,非常興奮。
2. 這座山洞裡有很多奇特的花乳石形态。
鵝卵石、石灰石、水晶石、石台基
乳穴石、乳脂石
晶體、晶石,堅硬岩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