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席的意思、底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席的解釋

用青蒲編成的席子。一說指竹席。《書·顧命》:“西序東嚮,敷重底席。”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雲:“青蒲也。” 孔穎達 疏:“ 王肅 雲:‘底席,青蒲席也。’ 鄭玄 雲:‘底,緻也,篾纖緻席也。’ 鄭 謂此底席亦竹席也。凡此重席,非有明文可據,各自以意説耳。”底,一本作“ 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底席為漢語詞彙,原指鋪墊在底層的席子,後延伸為事物基礎或根基的象征義。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器物鋪墊層

    古時指竹、草編織的墊底席具,用于床榻、車輿等物品底層鋪墊。《周禮·春官》記載“司幾筵掌五幾五席之名物”,其中“底席”作為禮儀陳設的基礎鋪墊,具有防潮、隔塵的實用功能。

  2. 抽象基礎概念

    唐宋文獻中逐漸引申為根基、依托之意。如《全唐文》中“國之底席,民為根本”,将“底席”比喻為治國安民的基礎條件,強調其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現代用法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例如:“傳統文化的底席上,生長出新的藝術形态”(《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新華詞典》标注其讀音為“dǐ xí”,屬中性詞,通常與“奠定”“穩固”等動詞搭配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底席”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實物含義(見于) 指古代用青蒲編織的席子,也有文獻解釋為竹席。該詞最早見于《尚書·顧命》中的“西序東嚮,敷重底席”,東漢經學家馬融注解為青蒲席,而鄭玄則認為是指紋理細密的竹席。唐代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表示兩種說法均無明确文獻佐證,屬于推測。

二、比喻含義(見于) 現代引申為成語,比喻“處于社會底層或地位卑微的人”,由“底”(最底層)和“席”(座位/地位)組合而成,強調身份的低微性。不過此用法在古籍中未發現直接依據,可能是當代語言演變的産物。


補充說明:

  1. 實物與比喻兩種解釋的語義跨度較大,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2. 古代典籍中的用法以實物含義為主,現代網絡詞典新增了比喻義;
  3.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中未被收錄,屬于相對生僻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暗自阿阇黎辦集粃糠鼻屎播潛常參官穿針樓蝶舞疊謠定鼎門革枭挂紅冠冕黃葵畫蛇添足化向回銮加額嚼牙龈假言直言推理傑屋荊文璧噤嘇酒渴舉兵軍師開私門墾區龍章鳳彩路子麥钐脈壓賣獄鬻官鞔鼓緬絕畝級旁州樣子鉛球巧薄青犢攘取榮木柔閑埏道身衣口食睗睒水晶簾疏訖湯井天曉得挑谑題評投足柝柝突襲枉道問道詳窺西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