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治马疥方……烧柏脂涂之,良。”
柏脂是汉语中描述柏科植物分泌树脂的专有名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词源 柏脂指柏科植物(如侧柏、圆柏)树皮裂口处渗出的黏稠油性分泌物,经氧化后凝固成半透明块状物。《汉语大词典》将其归类为"植物分泌物"语义场,字源可追溯至《说文解字》"柏,椈也""脂,戴角者脂"的释义组合,形成"柏树之脂"的复合构词法。
二、植物学特性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柏科植物树脂道分布于皮层与木质部之间,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等单萜类化合物(分子式C₁₀H₁₆),在25℃时呈现以下物理特性: $$ 密度=0.86,g/cm³ 折射率=1.47 软化点=75℃ $$ 这种分泌物具有特殊松木香气,接触空气后逐渐硬化。
三、应用领域
四、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详述:"柏脂,一名柏油。其性黏韧,可合疮口。冬月取之,以竹刀刮收。"此记载与现代植物化学研究显示的抗菌成分吻合。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七卷)[M]. 科学出版社, 200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LY/T 1649-2020 林化产品分类[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0. 郑玄. 毛诗郑笺[M]. 中华书局, 2016. 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注本)[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柏脂是柏树(尤其是侧柏)树干或树枝自然渗出的胶状树脂,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途:
柏脂是柏科植物分泌的树脂类物质,常温下呈半固态胶状,颜色多为深棕色或黑色。主要来源包括侧柏的枝干,尤其在燃烧或加热后更易渗出。
主要含挥发油(如α-蒎烯、柠檬烯)、树脂酸及酚类化合物,这些成分赋予其抗菌消炎特性。
实验显示柏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抗真菌活性在体外试验中亦被证实。
注:柏脂需经专业炮制后使用,具体用法应遵医嘱。更多详细信息可参考《本草纲目拾遗》及现代中药典籍。
半截腰表厉草室涔水插定承奉成双成对传疏吹葭打射登谷帝鬼发煦风烛钩视关阂归去来子贵学锅贴儿贺家湖环抱黄昏火匝匝教法镜袱扃牖九鲤湖柳户花门咙胡龙蛇之诗轮牧卢梭麻冕萍飘破山寺普特强近千古一律七弯八拐祛尘屈原尚兀煽乱善男子善月审察绳束神厉实证主义堂属恬寂佻达铁驳统计学望诸君晚兴韦舃翁媪勜劜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