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訝歎息。《宋書·王景文傳》:“凡名位貴達,人以在懷,泰則觸人改容,不則行路嗟愕。”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張齊賢 ﹞嘗與賓客會食,廚吏置一金漆大桶於廳側,窺視公所食,如其物投桶中,至暮,酒漿浸漬,漲溢滿桶,郡人嗟愕。”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沅州秀才》:“既而衆歸,知是事,相顧嗟愕。”
“嗟愕”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ē è,其核心含義為驚訝歎息,常用于描述因突發或意外事件引發的複雜情感反應。以下是詳細解析:
《宋書·王景文傳》
“泰則觸人改容,不則行路嗟愕。”
解析:描述權貴若行事不當,會引發路人既驚訝又歎息的反應。
歐陽修《歸田錄》
張齊賢食量驚人,廚吏用大桶收集其剩食,最終“酒漿浸漬,漲溢滿桶,郡人嗟愕”。
解析:通過誇張的描寫,展現衆人對其食量的震驚與感慨。
詩詞古文中的用例
如《資聖寺》末句“讀者為嗟愕”,借“嗟愕”強化對古迹滄桑的複雜情感。
“嗟愕”通過“驚訝”與“歎息”的雙重情感,生動刻畫了面對非常之事時的心理狀态,具有鮮明的文學表現力。如需更多例證,可查閱《宋書》《歸田錄》等文獻原文。
《嗟愕》這個詞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驚訝、詫異,例如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會感到嗟愕;二是指悲傷、憂愁,例如在遭遇悲痛的事情時會感到嗟愕。
《嗟愕》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嗟”字的部首是“口”,總計有13畫;“愕”字的部首是“心”,總計有15畫。
《嗟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拟古佚名十五首》一書中,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之一。該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嗟愕」。
在古時候,嗟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是由「口」と「下」組成的,下方的部分稍微複雜一些。愕字則與現代寫法相似,由「心」と「㫃」組成。
1. 在看到朋友突然中了彩票大獎的消息時,他嗟愕不已。
2. 接到父親意外去世的電話後,他頓時陷入了深深的嗟愕之中。
相關的組詞有:嗟歎、嗟歎不已、嗟歎之聲。
與嗟愕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驚詫、詫異。
與嗟愕的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欣喜、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