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訓的意思、典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訓的解釋

(1).《尚書》中《堯典》、《伊訓》等篇的并稱。指經典或《尚書》。《後漢書·桓榮傳》:“ 莊 以童蒙,學道九載,而典訓不明,無所曉識。夫五經廣大,聖言幽遠,非天下之至精,豈能與於此!”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準的所拟,志乎典訓,戶牖雖異,而筆彩略同。”

(2).準則性的訓示。《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處官司不遵朝廷典訓,輒敢非理騷擾,實為未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典訓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指重要的文獻、法則。《說文解字》釋為“五帝之書”,引申為常道、規範,如《尚書·舜典》中“慎微五典”指遵循倫常法則。

  2. 原指說教、教誨,《爾雅·釋诂》載“訓,道也”,後擴展為訓誡、準則,如《周禮》中“掌道方志,以诏觀事”的教化職能。

    二者結合,“典訓”指經典中的訓誨,即聖賢典籍所載的教導與規範。


二、核心釋義

  1. 經典中的教誨

    特指儒家典籍中的道德訓示。如《尚書·伊訓》篇名即含“典訓”之意,伊尹以商湯之言訓誡太甲,強調“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的倫理準則。

  2. 帝王訓誡

    古代專指君主對臣子的告誡。如《後漢書·鄭玄傳》載“(皇帝)典訓之奧,宜尋其根”,此處“典訓”指帝王治國訓示。

  3. 泛指權威性教導

    擴展為一切具有指導意義的箴言。如朱熹《大學章句序》稱《大學》為“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屬儒家典訓體系。


三、典籍用例佐證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3. 《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4. 《文心雕龍義證》(詹锳,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平台限制無法提供實時鍊接,上述典籍可通過權威出版社官網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驗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典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高權威性資料(如、5、6)及古籍引用,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一、基本釋義

  1. 經典或《尚書》的别稱
    源于《尚書》中的《堯典》和《伊訓》兩篇,代指經典文獻或《尚書》本身。例如《後漢書》提到“典訓不明”即指對經典理解不足。

  2. 準則性的訓示
    指具有規範性和指導性的教誨,常被用于強調遵循前人智慧或權威教導。

二、引申與使用

三、例句參考

  1. 《後漢書》載:“鄙人愚暗……賴母師之典訓”,體現對長輩教導的遵從。
  2.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以“典訓”代指經典文風。

四、總結

“典訓”兼具文獻指代(《尚書》篇章)與抽象訓導(準則性教誨)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用,可參考、6、9的原始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

闇練笆箔敗趨幫場包月逼和璧月財賂操右券吃不克化怵栗磁極大音希聲登山陟嶺抖露二阮鳳度三橋輻射對稱剛特甘井海上釣鳌客寒栗火籠加封簡緣家庭紀綱仆旌寵錦竹極養開覺闊迥冷飛白兩虎料估離倫遴用六骸六幽鸾毂民變鳴舷牛糞謙饬塹坎遒文戎辔騷語史料識事水網送末素羽太章探路鐵鈎鎖銅鞮曲吐口拖船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