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鐵鈎鎖 ”。中國畫用筆的一種技法。筆勢往來,如用鐵絲糾纏。 南唐後主 李煜 善用此法,與 唐 柳公權 書法的用筆極為相近。 宋 黃庭堅 《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 江 南鐵鈎鎖,最許 誠懸會 。”自注:“世傳 江 南 李主 作竹,自根至梢極小者,一一鉤勒成,謂之鐵鉤鎖。自雲惟 柳公權 有此筆法。” 清 查慎行 《高斯億為餘畫竹以詩報之》:“忽然幻作鐵鈎鎖,世有 誠懸 應識我。”
“鐵鈎鎖”一詞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來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一種傳統繪畫用筆技法,特點是筆勢剛勁連貫,線條如鐵絲般糾纏勾連。該技法由南唐後主李煜首創,并被認為與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的筆法有相似之處。
典型例證:宋代黃庭堅在《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中提到“江南鐵鈎鎖”,并自注李煜畫竹時“自根至梢一一勾勒成”的技法特點。
指一種由鐵鈎和鎖體組成的物理鎖具,通過鈎齒咬合實現鎖閉功能,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特點,常見于防盜場景。不過此解釋的權威性來源較少,且多為網絡非專業描述。
部分詞典類網頁(如、3、5)僅标注該詞為互見詞條,未提供具體釋義;而提到的“形容關系緊密”的成語用法,在權威文獻中未見廣泛佐證,需謹慎參考。建議優先以繪畫術語為核心釋義。
《鐵鈎鎖》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用鐵做成的鈎子形狀的鎖具,用于鎖住或固定物品。這種鎖具通常具有很強的耐力和安全性。
《鐵鈎鎖》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钅”和“鈎”,分别是“金屬”和“鈎子”的意思。它的總共有16畫。
《鐵鈎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使用的鎖具大多由金屬制成。鐵鈎鎖屬于古代鎖具的一種,它通過鐵質的鈎子牢固地固定住門窗或其他物體。
《鐵鈎鎖》的繁體字是「鐵鉤鎖」。在繁體字中,「鐵」代表鐵,「鉤」代表鈎子,「鎖」代表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鐵鈎鎖》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鐵鉤鎖」。
1. 他用鐵鈎鎖住了木箱,防止裡面的寶貝被盜。
2. 前門的鐵鈎鎖壞了,跑去找鐵匠修理。
3. 這把鎖看起來很堅固,一定是個鐵鈎鎖。
鐵鈎、鈎子、鎖具
鐵鍊鎖、挂鎖、鐵掌櫃
電子鎖、密碼鎖、指紋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