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趙的意思、後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趙的解釋

十六國之一。羯族 石勒 所建,國號 趙 。史稱 後趙 (公元319年-351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趙是十六國時期的重要政權,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後趙(319-351年)是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國號為"趙",因與劉曜建立的"前趙"并存,史稱後趙。其疆域鼎盛時覆蓋今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及陝西等地區。

二、政權沿革

  1. 建立過程
    石勒原為前趙将領,319年脫離前趙自立為趙王,定都襄國(今河北邢台)。329年滅前趙,330年正式稱帝。

  2. 統治更疊

    • 石勒時期(319-333年):推行胡漢分治,重用漢臣張賓,發展農業,國力強盛。
    • 石虎篡位(334年):遷都邺城(今河北臨漳),殘暴統治導緻民變四起。
    • 冉闵滅趙(350年):石虎養孫冉闵屠滅石氏,建立冉魏,後趙名存實亡。

三、政治特征

四、滅亡原因

  1. 石虎大興土木(如邺城華林苑工程征發40萬民夫),導緻"百姓失業,十室而七空"。
  2. 皇室内鬥激烈,石遵、石鑒等為奪位相互殘殺。
  3. 冉闵頒布《殺胡令》,引發民族仇殺,最終被前燕所滅。

五、曆史評價

後趙是首個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其漢化政策為北魏孝文帝改革提供先例。但後期暴政導緻"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加速了北方人口南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趙

後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後代表時間上的順序後面的部分,趙則是一個姓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趙的拆分部首是走字旁,趙的拆分部首是走字旁和辶字旁。

後趙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後字的筆畫數為6畫,趙字的筆畫數為5畫。

來源

後趙一詞源于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政權,即後趙政權。這是五胡亂華時期的一個小王國,由殺害晉恭帝的劉淵建立,公元304年建國,公元329年滅亡。

繁體

後趙的繁體字為「後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後趙在古代的寫法為「後趙」。

例句

1. 後趙政權在五胡亂華時期存在了二十多年。

2. 後趙國的建立對當時的政治局勢産生了重要影響。

組詞

1. 後代:指某一人或群體的子孫後輩。

2. 趙國:古代中國的一個諸侯國,也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國家。

3. 後期:時間上指在某一時期之後的階段。

近義詞

後趙的近義詞為劉趙,是指建立後趙政權的劉淵的姓氏趙。

反義詞

後趙的反義詞為前趙,是指後趙政權滅亡之前的階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