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札子的意思、白札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札子的解释

指已拟定而未用玺的诏令。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宗室覃恩免解》:“ 迈 以待制侍讲内宿,适蒙宣引……时所携只是白札子,蒙径付出施行。遂一例免举。”《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自军兴以来,机速事皆以白札子径下,有司既报行,然后赴给、舍书押降敕。”《明史·刘体乾传》:“踰年詔趣进金花银,且购猫睛、祖母緑诸异寳。 已 上书力諫, 体乾 请从 已 言,不纳。内承运库以白札索部帑十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札子”是一个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白札子”指已拟定但未加盖皇帝玺印的诏令,属于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临时形式。该词由“白”(空白/未完成)、“札”(文书)、“子”(后缀)构成,字面可理解为未正式生效的文书草稿。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宋代应用
    据《容斋五笔》记载,南宋时期白札子常用于处理紧急军务,例如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通过白札子直接下达命令给相关部门执行,事后再补办正式手续。洪迈曾提到自己用白札子促成宗室子弟免试科举的案例,说明其具有临时效力。

  2. 明代延续
    《明史·刘体乾传》记载,明代内承运库曾以白札子向户部索要十万两库银,反映出白札子在财政事务中的特殊使用场景。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需注意与发音相近的“白扎子”(bái zhá zi)区分,后者为成语,指用空白文书虚构事实的行为。但根据多数文献,“白札子”更常见于描述未用玺的诏令。

四、总结

该词体现了古代行政文书的灵活性,尤其在紧急情况下,白札子能绕过繁琐流程快速生效。其存在也反映了皇权与官僚体系之间的权责分配机制。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容斋五笔》《续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札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它的意思是“白色的纸条”或者“白色的备忘录”。让我们来拆分这个词一下。它的部首是“白”字的“白”部,意味着颜色“白色”。它的笔画数是13画,依次是“一”、“丿”、“一”、“丨”、“丶”、“丶”、“丶”、“一”、“丨”、“一”、“丨”、“丿”、“一”。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一些变化。繁体字中的《白札子》用繁体字写作《白劄子》。在繁体字中,部首和笔画都是一样的,只是字形略有不同。 这个词可以用在句子中表达一些类似备忘录、笔记或者便条的东西。例如,你可以说“我写了一个白札子,提醒自己明天要去开会”。 《白札子》可以组成一些其他的词汇。例如,“纸札子”表示“纸条”或者“笔记”,“便札子”表示“便条”或者“备忘录”。 它也有一些近义词,比如“白纸条”或者“白便条”,都是表示相同的意思。另外,它的反义词可以是“黑札子”,表示“黑色的纸条”或者“黑色的备忘录”。 总之,《白札子》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用来描述白色的纸条或者备忘录。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白”字的“白”部和13画。它的繁体写法是《白劄子》。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这个词可以在句子中灵活运用,表示类似备忘录或者便条的东西。还有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让我们更加丰富地使用这个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榜署靶台冰凝博古家初赛打浆丹愤打通状递夫鼎姓阸塞愤满浮动汇率鈇质锢束黑非姣姣者鸡谷警节究治眷者骏异看督糠油苛扰窥管鲲海踜蹬连利凌亏林檎干骊山墓刘窟头龙目鹿苑麦月迷登凝白坯子破琴绝絃黔喙千灾百难妾妇穷源溯流饶恕容日叡知骟马胜母数制梭鱼踏斗挑担子调鍊晚饭完雄温重偓促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