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韻詩的意思、疊韻詩的詳細解釋
疊韻詩的解釋
用疊韻所做的詩。 唐 皮日休 《雜體詩序》:“ 梁武帝 雲:‘後牖有朽柳。’ 沉約 雲:‘偏眠船舷邊。’由是疊韻興焉。” 清 趙翼 《陔馀叢考·雙聲疊韻》:“雙聲疊韻,起於 六朝 ……《談藪》載 梁武帝 嘗作五字疊韻詩曰:‘後牖有朽柳。’命朝士仿之。”參見“ 疊韻 ”。
詞語分解
- 疊的解釋 疊 é 重複,累積:重(巒 )疊。層見疊出。疊羅漢。疊韻。疊嶂。疊翠。 摺:摺疊。鋪床疊被。 樂曲的重複演奏:陽關三疊。 筆畫數:; 部首:又; 筆順編號:
- 韻詩的解釋 韻語,韻體詩不同于一般詩,尤指感情深度較低者
網絡擴展解釋
疊韻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一種特殊的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全詩各句均使用相同或相近韻母的字,通過重複的韻腳增強韻律感和音樂性。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1.定義與形式
疊韻詩要求每句中的字在韻部上完全一緻或高度相近。例如梁武帝的「後牖有朽柳」,五字均為同一韻部(iu韻)。這種形式不同于普通押韻詩(僅句尾押韻),而是強調句内或全篇的韻部統一。
2.曆史起源
- 起源于六朝時期,由梁武帝、沈約等文人推動發展。如《陔馀叢考》記載,梁武帝曾作五字疊韻詩,并要求朝臣仿效,形成一種文字遊戲式的創作風潮。
- 唐代皮日休在《雜體詩序》中進一步記載了此類詩體的流行。
3.分類與示例
根據用韻方式,可分為:
- 同韻疊:全詩句末字韻母完全相同,如「浮雲疊翠山,流水滿碧潭」;
- 通韻疊:韻母相同但韻尾不同,如「天之雪隱隱,地之霜冷冷」。
4.功能與影響
- 通過疊韻增強詩歌的節奏感和音韻美感,形成回環往複的音樂效果;
- 作為文人雅士的文字遊戲,體現了漢語音韻的豐富性。
5.與疊韻詞的區别
疊韻詞(如「徘徊」「荒唐」)是詞彙層面的韻母重複,而疊韻詩是整首詩的結構性用韻規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例或曆史文獻,可參考《陔馀叢考》《雜體詩序》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疊韻詩是一種古代詩歌形式,又稱為疊字詩。這種詩歌的特點是用相同或類似的字疊韻在不同的句子或者詞句之間,形成音韻上的疊加效果,以增強韻味和美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疊"字由左側的 "口" 部首和右側的 "曷" 部分構成,含有6個筆畫。
- "韻"字由上方的 "音" 部首和下方的 "勻" 部分構成,含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這個詞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前漢書》中。在繁體字中, "疊" 字的寫法為 "疊",而 "韻" 字的寫法為 "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相似。在古時候,字的外形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是整體的含義和意思是一緻的。
例句:
疊韻詩在古代詩歌中非常流行,以下是一個示例:
疊嶂望秋月,疊翠倚樓台。
組詞:
- 疊星:形容星星疊加在一起的景象。
- 疊彩:形容顔色層層疊加、斑斓多彩的景象。
近義詞:
- 疊字詩:與疊韻詩在形式上相似,也是将相同的字疊加使用在詩句中。
反義詞:
- 不韻詩:與疊韻詩相反,不使用疊韻的詩歌形式。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