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緯谶的意思、緯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緯谶的解釋

緯書和圖谶的合稱,也稱谶緯。谶書詭為隱語,預言吉兇,荒誕尤過于緯。《隋書·經籍志一》:“説者又雲, 孔子 既叙六經,以明天人之道,知後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緯及讖,以遺來世。” 清 朱彜尊 《說緯》:“緯讖之書,相傳始於 西漢 哀 平 之際,而《小黃門譙敏碑》稱,其先故國師 譙贛 ,深明典奧、讖録、圖緯,能精微天意,傳道與 京尹明 ,則是緯讖遠本於 譙氏 、 京氏 也。徵之於史,如‘亡 秦 者 胡 ’、‘明年 祖龍 死’、‘ 楚 雖三戶,亡 秦 必 楚 ’,已為緯讖兆其端矣。”參見“ 緯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緯谶(wěi chèn),是中國古代谶緯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指依托儒家經義、假托天命或聖人之言,以神秘預言和符瑞災異解說政治人事的文獻或思想體系。其核心在于将自然現象、社會變動與天命、人事相聯繫,帶有強烈的政治預言和神學色彩。

  1. 基本定義與構成

    “緯”原指與“經”相對的橫線,引申為對儒家經書(如《易》、《書》、《詩》、《禮》、《樂》、《春秋》)的旁支解釋和神秘化演繹,即“緯書”。“谶”指預言吉兇禍福的隱語、符記或圖箓,常假托神靈或聖人之名。因此,“緯谶”合稱,指那些附會儒家經典、以預言形式出現的圖箓、符命、隱語等文獻及其所代表的思想體系《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曆史背景與核心内容

    緯谶之學興起于西漢中後期,盛行于兩漢之際(特别是王莽篡漢與光武中興時期),至東漢達到頂峰。它結合了先秦以來的陰陽五行、天人感應思想以及方術、占卜等内容。緯谶文獻常宣稱包含孔子或其他聖賢的“微言大義”或“未來預言”,内容涉及:

    • 天命轉移:預言朝代更替(如“劉秀發兵捕不道”預示光武帝興起)《後漢書·光武帝紀》。
    • 符瑞災異:将自然現象(如日食、地震、祥瑞出現)解釋為上天對人間政治的嘉獎或警示。
    • 聖王形象:描繪理想帝王的特征和受命之符。
    • 經典闡釋:對儒家經典進行神秘化、宗教化的解讀。
  3. 主要特點

    • 依附經學:以儒家經典為依托,對其進行穿鑿附會的神學化解釋。
    • 預言性質:核心功能是預測未來,尤其是政治興衰和帝王更替。
    • 神學色彩:充滿神秘主義,假托神意或聖人之言,具有準宗教性質。
    • 政治工具性:常被統治者或政治野心家利用,作為證明自身統治合法性或攻擊對手的輿論武器(如王莽、劉秀均利用谶緯稱帝)鐘肇鵬《谶緯論略》。
  4. 影響與衰落

    緯谶在東漢被奉為官方意識形态,與經學(今文經學)緊密結合(合稱“谶緯神學”),對當時的政治、學術、社會思想産生了巨大影響。然而,其内容荒誕駁雜,穿鑿附會,缺乏理性基礎,也遭到桓譚、王充、張衡等有識之士的批判。

    自魏晉南北朝起,緯谶逐漸受到官方壓制。隋炀帝即位後(公元605年),鑒于谶緯對政權的潛在威脅,下令在全國範圍内大規模搜繳、焚毀谶緯之書,“自是多散亡”,緯谶之學自此基本中絕,相關文獻大多失傳,僅有零星佚文保存在類書或古注中《隋書·經籍志》。

  5. 學術價值與批判

    緯谶文獻雖多荒誕迷信,但作為特定曆史時期的産物,其内容也保留了部分古代天文、曆法、地理、神話傳說以及漢代經學思想的片段,對研究漢代思想史、社會史、經學史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現代學者研究緯谶,主要側重于其思想史意義和曆史背景分析,而非其預言内容本身金春峰《漢代思想史》。

網絡擴展解釋

“緯谶”是漢語中的複合詞,指“緯書”與“谶書”(圖谶)的合稱,屬于中國古代谶緯學說的範疇。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分解

  1. 緯書
    漢代附會儒家經典(六經)所作的神秘預言類書籍,與“經書”相對,内容多涉及天文、曆法、災異等,帶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
    例如:《詩緯》《書緯》等,假托孔子所作,實為後世方士編撰。

  2. 谶書(圖谶)
    以隱語、符號或圖像形式預言吉兇的文本,内容更為荒誕離奇,常被用于政治預言。
    例如:王莽篡漢、光武帝劉秀起兵均借助谶語造勢。


二、曆史背景


三、現代視角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隋書·經籍志》或漢代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八叉巴答鮑清風鼈殼采揪草庫倫攙腰陳伯吹沖人鋤理電阻器低啞短劄頓跌多故法醖風癡改惡行善公服國際公制海洋監視衛星槐火緘密絕對真理炬火隽發可不是枯藤杖柳笛峍兀露酎駡毀忙裡偷閑慢張麻葉皮靡嫚迷迷蕩蕩靡缛撓情撚接砰砰千官切根蟲且洩青連錢瓊玖曲聖榮願桑槿身範申禁沈朱史談鼠目寸光素車白馬踏球戲同犯無題小不點兒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