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叠韵诗的意思、叠韵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叠韵诗的解释

用迭韵所做的诗。 唐 皮日休 《杂体诗序》:“ 梁武帝 云:‘后牖有朽柳。’ 沉约 云:‘偏眠船舷边。’由是叠韵兴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双声迭韵》:“双声叠韵,起於 六朝 ……《谈藪》载 梁武帝 尝作五字叠韵诗曰:‘后牖有朽柳。’命朝士仿之。”参见“ 叠韵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叠韵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特殊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诗句内部或句尾运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构成韵律美感。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叠韵特指"两个字的韵部相同",而叠韵诗则要求"诗句中连续或间隔出现同韵母字"。此类诗歌通过复沓的韵母组合,强化语言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力度。

从语言结构分析,叠韵诗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是句内叠韵,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中"参差"(上古音韵母同为ə),二是跨句叠韵,如南朝诗人沈约《咏芙蓉》"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中"绿"(lɨok)与"光"(*kʷɑŋ)形成韵部呼应。这种创作手法在永明体诗歌中达到艺术高峰,成为后来近体诗格律的重要源流。

《中国诗学大辞典》特别指出,叠韵诗与双声诗共同构成汉语语音美学的两大支柱,其价值不仅在于语音形式的精妙组合,更在于通过声韵重复营造意境深远的审美空间。宋代词人吴文英《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便是典型范例,其中"蜂""逢""风"等字构成连绵的叠韵效果,强化了时空交错的抒情氛围。

网络扩展解释

叠韵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全诗各句均使用相同或相近韵母的字,通过重复的韵脚增强韵律感和音乐性。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1.定义与形式

叠韵诗要求每句中的字在韵部上完全一致或高度相近。例如梁武帝的「后牖有朽柳」,五字均为同一韵部(iu韵)。这种形式不同于普通押韵诗(仅句尾押韵),而是强调句内或全篇的韵部统一。

2.历史起源

3.分类与示例

根据用韵方式,可分为:

4.功能与影响

5.与叠韵词的区别

叠韵词(如「徘徊」「荒唐」)是词汇层面的韵母重复,而叠韵诗是整首诗的结构性用韵规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例或历史文献,可参考《陔馀丛考》《杂体诗序》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薄气表仪布戎彩吹长休告朝马痴獃踳驳此问彼难麤丑担雪填河倒乱德輶鼎鬯谛睨底剭耳檐儿发怔飞吟亭浮话赴火蹈刃父债子还拱别贡贤化内惠益将伯之呼姣好疾革金锣矿冶脸腮邻交落脚货猕猴牛米怒叿叿戗面,戗面儿畦丁妻荣夫贵热哄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洒爽删省神不收舍瘦括括水碾水泻撕搏速严陶神同贯图像维妙维肖文鸾遐劫衔凤祥祭小节骁勇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