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淑訓的意思、淑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淑訓的解釋

指對女子的教育。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士女贊·禮珪》:“ 惠英 亦有淑訓,母師之行者也。” 元 範梈 《送吳真人持诏甯親》詩:“承顔開淑訓,慰爾道路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淑訓是漢語古典詞彙,指賢淑女性的教誨或訓導,特指符合傳統禮教的女性品德教化。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語義解析

  1. “淑”的本義

    指品德善良、溫婉娴靜。《說文解字》釋“淑”為“清湛也”,引申為品德純淨如流水㈠。如《詩經·關雎》“窈窕淑女”即強調女性内外兼修的德行㈡。

  2. “訓”的涵義

    意為教導、規範。《爾雅·釋诂》載“訓,道也”,指以言傳身教引導行為㈢。二字結合後,“淑訓”特指以賢德為标準的女性教育。


二、文化内涵

淑訓承載儒家倫理對女性修養的要求:


三、經典例證

  1. 《女誡》體系化闡述

    東漢班昭提出“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标準㈣,成為淑訓的核心框架。

  2. 詩詞中的教化表達

    唐代宋若莘《女論語》以韻文訓導:“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㈥,強化淑訓的實踐性。


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淑訓”多見于研究傳統女教的學術著作,如《中國古代女性教育》将其定義為“父權制下規訓女性行為的道德話語”㈦。需注意其曆史語境與當代性别平等觀念的差異。


參考資料來源(依據古籍原典及權威研究,暫不提供外部鍊接):

㈠ 許慎《說文解字》

㈡ 《詩經·國風·周南》

㈢ 《爾雅·釋诂》

㈣ 班昭《女誡》

㈤ 《周禮·天官冢宰》

㈥ 宋若莘《女論語》

㈦ 杜學元《中國古代女性教育》

網絡擴展解釋

“淑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語境中,指對女子的品德教育或禮儀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淑”和“訓”組成:

    • 淑:本義為善良、美好,多用于形容女性品德(如“淑女”);
    • 訓:意為教導、教誨(如“訓誡”)。
      組合後指對女子的德行教化,強調傳統倫理中對女性修養的要求。
  2.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古代典籍,例如:

    • 晉代常璩《華陽國志》提到“惠英亦有淑訓”,贊頌女性兼具美德與教化能力;
    • 元代範梈詩句“承顔開淑訓”描述母親對子女的教導。
  3. 文化背景
    淑訓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内容通常包括婦德、持家、禮儀等,與“三從四德”等儒家規範相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華陽國志》或元代詩文選集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生冰球運動炳矞賓将鄙塞畢世不試策事晨早傳甘典谟訓诰東荒對牀風雨堆積如山都畿返舍芬芬墳花附庸風雅公主鬼風疙瘩還阙黑闆報虎目豕喙昏禮虎爪夾襖京門句星局躅科輸科學院連理淩潮留運攣曲儗儗片鱗碎甲仆骨器愛鍬掘杞狗青藓親親如如時霖十萬八千裡侍燕授簡水馬水上鎖鍊泰山盤石填造調調駝毧霧市霞想新仇舊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