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土的意思、水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土的解釋

(1) [waters and soil]∶指地面上的水和土

水土保持

(2) [climate]∶泛指環境和氣候,即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條件

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 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春秋·内篇雜下》

驅中國士衆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資治通鑒》

詳細解釋

(1).土地表面的水和土。《書·舜典》:“帝曰:‘俞,咨 禹 ,汝平水土,惟時懋哉。’”《國語·周語上》:“水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 韋昭 注:“水氣不潤,土枯不養,故乏財用。”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川無滞越,水土通演,役未踰年,而功程有畢。” 碧野 《大巴山人》:“現在,這 鹞子溝 的瀑布和溪水清清,就是周圍林木保持了水土的緣故。”

(2).指水中和陸上。《禮記·郊特牲》:“籩豆之薦,水土之品也。” 孔穎達 疏:“其籩豆所薦之物,或水或土所生品類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3).山川;國土。《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鄭玄 注:“襲,因也。因水土,謂記諸夏之事,山川之異。” 三國 魏 曹操 《讓還司空印绶表》:“水土不平,姦宄未靜,臣常媿辱,憂為國累。” 唐 杜甫 《石犀行》:“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犀奔茫。”

(4).猶本國;當地。 南朝 陳 徐陵 《與北齊廣陵城主書》:“昔 晉侯 不能乘 鄭 馬, 趙 将不能用 楚 兵。一非水土,難為騁力。” 唐 馮翊 《桂苑叢談·賞心亭》:“﹝丞相﹞自 大梁 移鎮 淮海 ,未期周,榮加水土,移風易俗,甚洽羣情。”

(5).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條件、生活環境。《晏子春秋·雜下十》:“橘生 淮 南則為橘,生于 淮 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三國志·吳志·周瑜傳》:“驅中國士衆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馥庭 向在 廣西 太平府 ,極言其山川奇秀,草木鳥獸之瑋奇,而水土大惡,外鄉人不可居。” 淩力 《星星草》第十六章:“他要試試 盩厔 的水土能不能使蘭、梅生存開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土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自然地理概念

    指土地與水源的總稱,涵蓋地表形态、氣候特征及水文條件。例如《現代漢語詞典》定義“水土”為“某一地域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在農業領域,“水土保持”強調通過植被保護、梯田建設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參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相關論述。

  2. 引申為地域適應

    常以“水土不服”表達人體對異地氣候、飲食的生理反應。此用法最早見于《三國志·周瑜傳》“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漢語大詞典》将其歸納為“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3. 哲學與文化意象

    古代文獻中,“水土”象征滋養萬物的本源。《管子·水地》提出“水者,地之血氣”,将水土與生命延續關聯,體現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觀念,相關解讀可參見《中華傳統文化核心典籍注譯本》。

  4. 現代生态學延伸

    當代語境中,“水土”擴展為生态系統代稱,如《環境科學大辭典》将“水土資源”定義為“支撐生物生存的水體與土地複合體”,強調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基礎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水土”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具體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引申義

  1. 字面含義
    指“水”與“土”兩種自然元素,屬于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組成部分,是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
  2. 引申含義
    代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條件與生活環境,包括氣候、地理、資源等,如《晏子春秋》中“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即強調水土差異對植物的影響。

二、自然與社會環境的雙重指向

  1. 自然環境
    包括地形、氣候、水土資源等,如“水土流失”指土壤被雨水沖刷破壞的現象。
  2. 社會環境
    隱含地域文化或風氣,如《左傳》中“水土異也”暗諷楚國社會風氣不正。

三、文化内涵與成語應用

  1. 文化象征
    常作為“故鄉”或“地域特色”的代名詞,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2. 典型表達
    • 水土不服:因不適應新環境的氣候或生活習慣而生病;
    • 不習水土:強調對異地自然條件的不適應。

四、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水土資源是生态平衡的基礎,如“植樹造林防風沙”“水土保持”等表述,均強調保護水土對維持環境穩定的意義。


水土既包含自然元素的本義,也延伸至地域環境、文化特性及生态保護層面。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禮記》《史記》中的用法),可參考、9、12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奧助榜青謗訾布刀不瑕不尋思蟬腹龜腸敞快次相翠以羽自殘邨醪得意之作陊剝棼絲宮室工業品豪達摦落華他滬渎壘活脫脫家俱翦藩甲乇解決徑畛緊屯屯蹻騰浚恒空無扣廳襕裙糧戶列題露井論報羅髻洛陽橋媒子麋沸捏碼貧惰魄散魂飛撲騰清河阙角掃灑身外事戍備四白隨方通心粉脫懶偉麗無消說遐迩著聞閑捷先禮後兵小唱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