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闆式,也寫作“導闆”。多用以表達憤怒、激昂、悲痛的感情。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三:“ 招弟 臉朝了牆,揚着點頭,輕咳了一下,開始唱倒闆。”
“倒闆”是戲曲中的一種闆式術語,具有以下特點:
倒闆通過強烈的節奏和情感表達,成為戲曲中塑造人物、推進劇情的重要藝術手段。如需更深入探讨戲曲闆式,可參考漢典等專業詞典來源。
倒闆是指為了表示贊成或同意而故意地倒過來拍打桌子、闆凳或其他物體的動作。它是一種非正式的表達方式,常用于朋友之間或不太正式的場合。倒闆通常是表示對某個觀點或決定的贊同或肯定。
倒闆的部首是⺆(心字底)和木字頭。其中⺆是心字底部的一種變體部首,代表着與情感、心理有關的意義;木字頭則代表着與木材、器物有關的意義。倒闆的筆畫總共有9畫。
倒闆一詞的來源主要與中國的飲食文化有關。在古代宴會上,當一碗酒喝完後,為表達對宴會主人的贊賞,客人會故意将碗扣在桌子上,發出清脆的聲響。這種敬酒的方式逐漸演變成以倒打桌子或其他物體的方式表示贊同或肯定,最終形成了倒闆這個詞。
繁體字“倒闆”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倒闆的字形與現在并無太大變化。字的構造以及意義較為接近,隻是在字形筆畫上有些微差别。
1. 我對你的建議完全贊同,倒闆!
2. 這個決定可以帶來很多益處,大家一起倒闆吧!
組詞:
倒水、倒退、倒垂、倒影
近義詞:
點頭、拍手、鼓掌、稱贊
反義詞:
不贊同、反對、批評、責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