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于文才,知識廣博。《資治通鑒·漢文帝前元年》:“是時 賈生 年二十餘。帝愛其辭博,一歲中,超遷至太中大夫。” 胡三省 注:“言其贍於文辭而博識也。”
“辭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文才豐富、學識廣博,常用于形容人兼具文采與廣博知識的特點。這一解釋得到多個權威來源的印證。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資治通鑒·漢文帝前元年》記載:“帝愛其辭博,一歲中,超遷至太中大夫。”這裡描述漢文帝因賈誼(賈生)文辭華美、見識廣博而破格提拔他。胡三省注解為“言其贍於文辭而博識也”,進一步強調文采與博學的雙重特質。
三、字義分解
四、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姓名學或文學評論領域,例如人名“辭博”寓意智慧與文采兼備。在學術語境中,可形容學者兼具文獻功底與跨學科知識儲備的特點。
注:若需深入探究“辭”與“博”的漢字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源工具書。
《辭博》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聰明才智廣博、博學多識。
《辭博》的部首是辛(辛字頭)和卩(封印),總共包含11個筆畫。
《辭博》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見于《晉書·劉傳》:“博學辭辨,通鑒古今。”意為廣泛學習各種知識,熟谙辭章典故,能夠運用豐富的知識來辨析言辭。
《辭博》的繁體字為「辭博」。
在古代,辭博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大緻保持相似。在楷書發展之前,古代的辭博字多采用篆書或隸書的形态,書寫時結構更加方正,筆畫更加簡化。
1. 他是一位辭博的學者,無論是曆史、文學還是科學,都了如指掌。
2. 每次和他談話,都被他那種辭博的表達方式所折服。
3. 她的辭博之論令人佩服,無論哪個領域的問題,她都能夠輕松回答。
1. 言辭博學
2. 學識淵博
3. 博聞強識
聰明、博學、博識、學究
愚笨、無知、淺薄、才疏學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