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瓶。《列子·湯問》:“當國之中有山,山名 壺領 ,狀若甔甀。” 殷敬順 釋文:“謂瓦缾也。” 清 錢謙益 《後飲酒》詩:“醖釀金玉漿,氲氤結甔甀。”
甔甀(dān zhu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甔甀指古代一種小口大腹的陶制容器,主要用于盛裝酒水或糧食。該詞屬于疊韻聯綿詞,常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7卷,第1284頁)
二、字形與字源分析
二者組合後強化了“陶制容器”的意象。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第638頁)
三、文獻用例佐證
《史記·貨殖列傳》載:“漿千甔”,裴骃集解引徐廣曰:“甔,大罂缶。”印證其作為大型儲容器的用途。
來源:《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第3272頁)
四、相關文化背景
此類器皿在漢代墓葬中常見出土,形制多為鼓腹、窄口、平底,符合“甔甀”的描述,實證其為古代日常生活用具。
來源:《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89頁)
甔甀是古代陶制容器的專稱,其命名體現形制特征(小口大腹),兼具實用與文化研究價值。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考古報告。
您查詢的“甔甀”一詞目前未見權威文獻或常用字典收錄,可能為生僻字組合或存在書寫誤差。以下是基于單字拆分及古漢語用法的推測分析:
單字解析
組合可能性
兩字連用可能為古代方言或特定文獻中的複合詞,或指代同類陶器的不同形制。但因缺乏明确典籍用例,具體含義需結合原文語境進一步考證。
建議您核對字形準确性,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以便更精準解答。若需查詢生僻字,可參考《漢語大字典》《康熙字典》等工具書。
鬓亂钗橫策序拆散超豁車裂錯金打交待擔幢伎調服丢開董振耳套發策決科房幄幡刹番紙赙恤乖人龜隂田孤影害命含渾好好兒黑殺灰管火羊角崩寄兒解摘緝績笈囊救轉寄菆慷慨捐生悃恻靈誨淪薄馬赫迪目眐心駭逆叛女古漚菅盤诘挈引驅神三回九轉懾服慎潰勢孤力薄實廪水産束誡探黑白笤把猬鼠未央宮霧沉沉五禽言仙塵遐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