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浸茅草使柔韌。《詩·陳風·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左傳·哀公八年》:“拘 鄫 人之漚菅者。”
“漚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陳風·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漚菅。”意指東門外的水池可用于浸泡菅草。另在《左傳·哀公八年》中也有相關記載:“拘鄫人之漚菅者”,反映古代對這類工藝的重視。
菅草浸泡後柔韌性強,適合編織草鞋、席子等生活用品,也用于建築或捆紮材料。這一工藝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植物處理工藝或相關詞彙,可參考《詩經》《左傳》等文獻,或查閱專業漢語詞典。
漚菅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一定的曆史淵源和多種使用方式。
漚菅的意思是用開水煮泡,特指用開水泡茶。
漚菅的部首是水,總計劃4筆。
漚菅是由“漚”字和“菅”字組合而成的,其中,“漚”字表示用開水泡,褒義,而“菅”字表示一種茅草,用作茶具的一種材料。
漚菅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漚菅」。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漚菅的寫法較為繁瑣,隨着時間的推移,經過了多次簡化和規範化,演變成現在的書寫形式。
1. 今天下午,我在茶座上嘗到了一杯漚菅茶,清香撲鼻,回味無窮。
2. 我累了一天,想喝一杯漚菅茶,放松一下。
3. 看到奶奶用熱水漚菅茶時,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時光。
漚菅茶、漚菅水
沏茶、沖泡
幹泡、老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