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策決科的意思、發策決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策決科的解釋

(1).謂命題考試。 漢 揚雄 《法言·學行》:“或曰:‘書與經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 李軌 注:“射以決科,經以策試,今徒治同經之書,而不見策用,故笑之。” 章炳麟 《與劉師培書》:“《學報》鈎微探嘖,宣揚國光,誠所崇仰。獨其中所録《公羊》諸説,時有未喻。 嚴 顔 立學,須以發策決科; 邵公 《解詁》,獨推 胡母 條例。”

(2).謂應試取中。 金 元好問 《興定庚辰太原貢士南京狀元樓宴集題名引》:“ 晉 北號稱多士太平,文物繁盛,時發策決科者率十分天下之二,可謂富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策決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古代科舉考試中拆閱考生的策論題目,并根據内容決定是否錄取,後泛指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核心要素包括:

    • 發策:拆閱策問題目(“策”指古代考試文體,多涉及政事或經義);
    • 決科:根據内容評定等級或決定錄取(“科”指科舉考試的等第或科目)。
  2. 出處與背景
    源自漢代揚雄的《法言·學行》:“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反映了古代以策論為标準的選拔制度。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揚雄《法言》原文或相關科舉制度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策決科(fā cè jué kē)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下面來逐一解釋一下相關的各個方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發字的部首是發(髟),決字的部首是冖,科字的部首是禾。發字共有9畫,決字共有8畫,科字共有9畫。 來源:發策決科是由發、策、決、科四個單獨的漢字組合而成。它們的組合形成了一個精确的詞語,具有獨特的含義。 繁體:發策決科的繁體字和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另外獨立的繁體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些許差異,但發策決科的基本形狀和部首是相同的,隻是筆畫順序和一些細節可能有變化。 例句:他經過深思熟慮後發出了發策決科的指示。 組詞:發策決科組詞的靈活性很大。比如:發展策略、決策科學等。 近義詞:發策決科的近義詞可以是決策确定、确定策略等。 反義詞:發策決科的反義詞可以是猶豫不決、無計可施等。 希望以上解釋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