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菆的意思、寄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菆的解釋

寄存的棺材。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天甯行者》:“ 邵武 光澤縣 天寧寺 多寄菆,行者六七人,前後皆得癡疾,積勞悴以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寄菆”指寄存的棺材。該詞由“寄”(寄存)和“菆”(此處讀zōu,指棺材)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臨時存放棺椁的情況。例如宋代洪邁《夷堅乙志·天甯行者》記載:“邵武光澤縣天寧寺多寄菆,行者六七人,前後皆得癡疾,積勞悴以死。”

構成分析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其出現常與寺廟、義莊等寄存棺木的場所相關,反映古代殡葬習俗。

若需進一步了解“寄”“菆”的單獨釋義或文獻例證,可參考權威字典或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菆》的意思

《寄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寄托情感或思念。它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通過書信、詩詞等方式,将内心的感情表達出來,希望獲得對方的關注和回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菆》的部首是寸,共有17畫。

來源

《寄菆》是清代文人紅樓夢中額的名字,意為願把短箋托哀思之情。

繁體

《寄菆》的繁體字為「寄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菆」的寫法為「艸」,是一種較為正式的寫法。而「寄」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寄菆了一封長信給我,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祝福。

2. 我寄菆了一封詩給她,表達了對她的愛意。

組詞

寄情、寄托、寄語、寄憂、寄思、菆草、草菆。

近義詞

寄語、托詞、吐詞、寄念。

反義詞

收斂、含蓄、蓄情、壓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