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甫的意思、端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甫的解釋

謂穿禮服,戴禮帽。端, 周 代禮服;甫,章甫, 周 代禮帽。語出《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明 唐順之 《奉命分祀孔廟作》詩:“鄙儒叨小相,端甫奉前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端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端甫”由“端”和“甫”組成:

二、出處與引申

該詞源自《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原指參與祭祀或朝會時莊重的服飾,後引申為對禮儀的重視或莊重場合的象征。例如明代唐順之的詩句“端甫奉前規”便化用此意。

三、其他解釋差異

部分資料(如)提到“端甫”指“頭頸部的肌膚”,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主流文獻均以《論語》為據,強調其禮儀服飾的含義。

四、用法示例

五、總結

“端甫”的核心意義與古代禮制密切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漢代注疏(來源:、3、5)。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甫

端甫(duān fǔ)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拆分部首分别是「立」和「甫」,總筆畫數為13。該詞源于古代漢語,采用繁體寫法為「斷甫」。

來源與用法

端甫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語,表示真誠、堅定的樣子。可以用來形容态度誠懇、言行穩定、目标堅定的人。在古代文獻中,端甫常被用于描述君臣、朋友之間的關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端甫的寫法為「斷甫」。「斷」表示斷絕、堅定的意思;「甫」表示始、膽量的意思。結合在一起,充分展現了誠懇、堅定之态度。

例句

1. 他的态度端甫不二,值得我們學習。

2. 這位科學家潛心研究,一絲不苟,真可謂端甫之人。

相關詞語和用法

1. 組詞:端莊、甫素、籌碼、堅定。

2. 近義詞:端正、剛正、堅定。

3. 反義詞:猶豫、優柔寡斷、不堅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