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質的意思、持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質的解釋

劫持人質。 漢 馮衍 《與任武達書》:“持質相劫,詞語百車,劍戟在門,何暇有讓?”《三國志·魏志·夏侯惇傳》:“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者惶遽叩頭。”《晉書·刑法志》:“科有持質,皆非盜賊,故分以為劫略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持質"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法律及社會行為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指在沖突或對峙過程中,以扣押人質作為要挾手段的行為,常見于古代軍事策略或刑事案件場景。其核心語義包含三個層次:

一、詞義構成

"持"表示掌控、維持,"質"指作為抵押的人或物,組合後強調通過控制抵押對象達到某種目的。該用法最早見于《後漢書》記載的軍事事件,如"虜持質邊民,索贖金以歸"。

二、法律語境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以扣押人質為手段進行威脅的行為",屬于刑事犯罪範疇。此釋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綁架罪"條款形成對應關系,強調行為對人身自由與社會秩序的危害性。

三、曆史語義演化

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考據,先秦時期"持質"多指商業質押行為,如《戰國策》中"持質為信"的貿易擔保記錄。至漢代逐漸衍生出暴力控制含義,詞義演變反映社會沖突形态的變化。

四、現代使用規範

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該詞被标注為書面語詞彙,常見于司法文書或曆史文獻。日常口語中多用"劫持人質""綁架"等替代表述,體現語義場的使用分化。

(主要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網絡擴展解釋

“持質”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詞義:劫持人質(主要見于古代文獻)

  1. 基本定義
    指通過劫持或扣押人質以達到索財、避罪等目的的行為,類似現代“綁架勒索”。
    例:《三國志·魏志·夏侯惇傳》記載“促召兵擊持質者”,描述軍隊應對劫持人質事件。

  2. 法律術語屬性
    漢代至魏晉時期,“持質”被明确列為法律罪名,與盜賊區分,專門指代以人質為要挾的犯罪行為。如《晉書·刑法志》提到“科有持質,皆非盜賊,故分以為劫略律”。


二、其他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1. 現代誤用或衍生義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持質”解釋為“保持品質,堅持原則”,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解或新造詞義。
    例:“廚房飾品秉承質量第一”中的“持質”更接近“秉持質量”的拆分表達。

三、詞源與用法辨析


四、建議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晉書》等古籍原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卑濕标名壁毯博深逋累暢道程督戴着鬥笠親嘴跢跦導先大頭大着作冬淩恩眷耳鬓撕磨麸子谷道龢會笳鼓家俱降虜解骖推食傑偉擊奸金帶肌肉玉雪跻身吉巳鸠車竹馬饑鷹餓虎具爾拘苦可不的狂暴潰崩老白相縷堤曩昔凝涸盤阊盤鄉樸古遷拔朅休清貞權捷羣喙賞功深切著白甚者事款收考私誠斯翚棠銕特肩王瓜微博問審無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