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師課的意思、師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師課的解釋

清 代書院學生,每三個月由官府出題考試一次,稱期考,即官課;每月由院長出題考試一次,稱月考,即師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每月師課時,也勉強取了兩回在十名之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師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古代教育制度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師(師)
    • 本義指傳授知識、技能的人,引申為效法、學習。《說文解字》釋為“教人以道者之稱”, 強調其教育職能。
  2. 課(課)
    • 原指考核、試驗,《說文》注“試也”,後衍生為教學中的學業任務(如功課)。《玉篇》進一步明确為“程也”(即定量考核)。

複合詞“師課”即教師主導的教學與考核活動,特指古代書院、官學中由師長布置并評定的學業任務。


二、曆史語境中的實踐

師課在明清書院教育中制度化,體現為兩類典型形式:

  1. 官課

    由地方官員命題監考,評定等級并發放獎賞(膏火銀),具行政監督性質。

    例:清代白鹿洞書院規定“每月官課一次,師課二次”。

  2. 齋課(師課)

    由書院山長(院長)主持,側重日常學術訓練,内容以經史策論為主。如嶽麓書院要求生員“按月師課,文理優者記賞”。


三、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

師課:書院或官學中由教師主持的課業考試。

引清俞樾《春在堂隨筆》:“書院課士,分官課、師課,官課由地方官出題,師課則由山長主之。”

此釋義印證其作為古代教育考核制度的專業屬性。


四、現代延伸用法

當代語境中,“師課”可引申為教師主導的系統性教學安排,常見于傳統文化研究領域,如:

“書院複原項目包含師課模拟,重現山長講學與生員研習場景。”


結語

“師課”凝結了中國古代教育中“教-學-評”一體化的制度智慧,其釋義需緊扣師長權威與學業檢驗的雙重基因。現代使用需注重曆史語境還原,避免泛化解讀。


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顧野王《玉篇》(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 《白鹿洞書院志·課程卷》
  4. 《嶽麓書院學規史料彙編》
  5. 《漢語大詞典》第7冊,上海辭書出版社
  6. 《中國書院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師課”是清代書院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考核形式,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師課”指清代書院中由院長(山長)每月組織的考試,屬于書院内部常規考核。與之對應的是官府每三個月組織的“官課”(又稱“期考”),兩者共同構成書院學生的學業評估體系。

二、實施特點

  1. 命題主體
    師課由書院院長出題,而官課由地方官府出題,體現官方與書院自主管理的雙重監督。
  2. 考核頻率
    每月一次師課,每季度一次官課,形成“月考+期考”的複合考核模式。

三、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該制度在清代教育文獻中多有記載,如晚清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提到:“每月師課時,也勉強取了兩回在十名之内”,側面反映了師課成績對學生學業評價的重要性。

四、詞源解析

“師”在此特指書院院長(古稱“山長”),凸顯其教學管理職責;“課”指考核課業,合稱即院長主持的學業測試。

通過這種制度,清代書院既保持了學術自主性,又接受官府監督,成為科舉制度外的重要人才培養機制。

别人正在浏覽...

敖惱白蔕表象缤繙禀聖昌霍朝宴褫帶沖古愁倚闌令慈宮存亡繼絶佃客頂筆迩志發課繁詭扶床改行從善港務局高朋高燭格格不吐功名利祿觀魚赫赫赤赤橫峰側嶺潢池盜弄皇告還書花水互感胡擄忙亂豁剌剌霍人見鬼笈囊金鞴京派盡美踽踽居盈克構口糧拉手麗草齊衡欽崇欺妄埆塉衢巷上官獸挺樞要天尊隤照屠劋完塊香料小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