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識的意思、拜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識的解釋

(1) [make the acquaintance of]∶敬辭,結識對方

拜識尊顔

(2) [sworn brothers] 〈方〉∶結拜兄弟;要好朋友

他是我的拜識

詳細解釋

(1).拜見認識。《元典章·台綱二·禁治察司等例》:“任所并巡按去處,并不得拜識親眷,因而受人獻賀財物,如違,以贓論。”《水浒傳》第九四回:“隻因無個門路,不獲拜識尊顔。”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一場:“想不到江湖上有這樣磊落光明的豪傑,那一定要去拜識。”

(2).結拜兄弟;要好朋友。 賀敬之 等《慣匪周子山》第一場:“我在民團上拜識可多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拜識"是漢語中具有禮儀色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一、本義與詞源 該詞最早見于明清白話小說,原指通過正式禮節結識尊長。《漢語大詞典》釋為"敬辭,謂結識尊貴者",其構詞法由表敬意的"拜"與表認知的"識"複合而成,體現傳統交際禮儀的等級觀念。明代《水浒傳》第七回即有"拜識尊顔"的用法,反映當時的社會交往規範。

二、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語義發生泛化,《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其延伸出兩種用法:①初次見面時的謙敬用語,如"今日得拜識先生,實屬榮幸";②書面語中表結識的莊重表述,常見于信函結尾"拜識日久,獲益良多"等客套句式。

三、語用特征 據《現代漢語禮儀辭典》分析,該詞具有三方面語用特性:①單向性,多用于下對上或平級間的客套;②書面化傾向,日常口語已罕用;③時代色彩,保留在傳統書信及曆史題材文學作品中。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其為"舊時客套話",建議現代書面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網絡擴展解釋

“拜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敬辭用法
    指通過拜訪或正式途徑結識對方,表達對對方的尊敬。例如“拜識尊顔”“聞名已久,無緣拜識”。該用法常見于古典文獻,如《水浒傳》第九十四回提到“不獲拜識尊顔”。

  2. 方言含義
    在部分方言(如陝北話)中,指通過結拜儀式建立的親密關系,即“結拜兄弟”或“要好朋友”。例如陝北方言中“拜識”強調協作與幫襯的人情紐帶。


二、使用場景


三、出處與例句


四、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方言背景,可參考《元典章》《水浒傳》等文獻,或方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鹿原表箋鹁鴿青不勝其苦不置可否車蹤吃碰打鳴兒蛋羹道盡塗殚電水壺都盧貳話負笈遊學福應光杆兒過務酣邊涵蓋好女兒花和尚菜河上公懷輯荒憬渾號濺沫禁毀句弓裾裾困處困騰騰楛死練擇流賈路程碑冒崄篾刀瞑思苦想穆忞敲撲秋深勸駕全美山陂沈痛時既天祅望塵而拜尪尪王輿巍巾僞金錢猥缛緼奧無儋石武館襄樊嘯吒風雲謝土西赆南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