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上公的意思、河上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上公的解釋

相傳為 西漢 時道家。姓名不詳。所傳《老子注》,不見于《漢書·藝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僞托。 晉 葛洪 《神仙傳·河上公》:“ 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漢文帝 時,公結草為庵于 河 之濱。帝讀《老子經》頗好之……有所不解數事,時人莫能道之,聞時皆稱 河上公 解《老子經》義旨,乃使齎所不決之事以問。” 唐 趙彥昭 《奉和聖制幸韋嗣立山莊應制》:“逍遙自在 蒙 莊子 , 漢 主徒言 河上公 。” 清 姚鼐 《<老子章義>序》:“獨有所謂 河上公 章句者,蓋本流俗人所為,託於神仙之説,其分章尤不當理,而 唐 宋 以來莫敢易,獨 劉知幾 識其非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上公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一位托名的道家人物,其身份與注釋對道家經典《老子》(《道德經》)的傳播和诠釋産生了深遠影響。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學術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身份定義(詞典學釋義)

河上公相傳為西漢時隱士,姓名不詳,因隱居黃河之濱而得名。其最大貢獻在于托名撰寫了《老子道德經章句》(又稱《河上公章句》),這是現存最早的《老子》完整注本之一。該注本将《老子》八十一章逐章作注,融合黃老思想與養生術,強調“治身治國”一體論,對漢代道教思想形成有奠基作用。

二、著作解析(《河上公章句》特點)

  1. 養生與治國結合

    注文将道家哲學轉化為實踐指南,如釋“虛其心”為“除嗜欲去煩亂”,釋“實其腹”為“懷道抱一守五神”,将玄理轉化為修身方法,同時引申為“人君治國”之道(《河上公章句·安民第三》)。

  2. 術語創新

    首創“丹田”“元氣”等概念,如注“谷神不死”曰:“谷,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神謂五藏之神也”,推動道教修煉術語體系化(《道教義樞》引)。

三、文化影響(道教地位)

河上公被道教尊為“太極仙公”,唐代時獲官方敕封。其注本在敦煌遺書、唐宋刻本中均有存世,如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索書號:善本 00897),印證其千年傳播脈絡。《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首篇即收錄此注,足見其正統地位。


權威參考文獻:

  1. 《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河上公"條
  2. 中華書局點校本《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1993)前言
  3.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河上公"條目(網絡版:https://www.zgbk.com/
  4. 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宋刻本著錄(http://read.nlc.cn

(注:網絡鍊接均指向可公開訪問的權威機構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河上公是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其身份和貢獻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身份與時代背景 河上公是西漢初期道家隱士,真實姓名和出生地均無明确記載。他常被稱為"河上丈人"或"河上真人",因隱居黃河邊而得名。據《神仙傳》記載,他曾為漢文帝講解《老子》疑難,但拒絕接受帝王禮遇,展現隱士風範。

  2. 核心著作争議 其代表作《河上公章句》是現存最早的《道德經》完整注本,但存在學術争議:

  1. 思想貢獻 作為黃老哲學集大成者,其注解特點包括:
  1. 曆史影響 被尊為方仙道開山祖師,其注本:

注:關于河上公的傳說多見于《神仙傳》等典籍,其真實曆史形象已與神話元素相融合,需結合文獻批判性考察。

别人正在浏覽...

安寝遨嬉邦論包藏奸心罷輭屏除彩舟柴禾垛愁霜村婢犢子反哺之情放绁凡士粉蝶兒感今懷昔寡合顧筆酼鷄邯鄲夢韓香花環華氏溫度計矯饬積數籍奏谲奇駿駮罱泥立場不穩獵射魯連台茂盛明時銘文平陷破家竭産竊據要津輕饒素放清業羣有遶身柔化賽神會散儒身貌施舍水汪汪铄口縮恧踏蹄騰舉天條五厄午日三公鮮意宵濟小量小心翼翼小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