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史府的意思、内史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史府的解釋

南唐 改中書省、門下省為“内史府”。《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開寶 ﹞五年, 煜 下令貶損制度。下書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内史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内史府”是中國古代官職與機構名稱,其含義和職能隨朝代演變而不同,主要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一、官職與行政機構

  1. 西周至秦漢時期

    • 職能演變:西周始置内史,協助周天子管理爵位、俸祿、官員任免等政務()。秦代設内史,負責治理京師地區,漢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漢武帝時改右内史為京兆尹,左内史為左馮翊,與右扶風合稱“三輔”,共同管理關中地區()。
    • 政區名:秦代将京畿地區稱為“内史”,以官名為政區名,轄境相當于今陝西關中平原()。
  2. 諸侯國内史
    西漢初年,諸侯王國設内史,掌管民政,此制延續至隋代廢除()。

  3. 隋唐時期
    隋文帝改中書省為内史省,長官稱内史監、内史令;唐初複稱中書省,但“内史”仍作為中書省官員的代稱()。


二、南唐特殊政制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為貶損制度,将中書省、門下省改稱“左、右内史府”()。這一名稱僅存于南唐,具有特定曆史背景。


“内史府”一詞需結合朝代背景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職能,可參考《周禮》《漢書》《新五代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内史府》的意思

《内史府》是指一個在古代中國曆史上的機構名稱,意為内地的官署。在古代中國,内史府是一個地方政府的行政機構,負責管理和監督特定地區的政務和人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内史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内(內)字的“内部”,部首是入,筆畫是4;史字的部首是口,筆畫是5;府字的部首是廣,筆畫是5。

來源和繁體

《内史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當時内史府是國家的地方行政機構。在繁體字中,《内史府》分别是「內史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尤其是秦漢時期,漢字的一些字形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内史府》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仍保留了現代的字義。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需要通過研究相關文獻才能确定。

例句

1. 在曆史上,内史府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内史府的職責包括管理民政、審訊案件等。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内史府長、内史府官職、内史府文書。

近義詞:地方長官、行政機構、地方政府。

反義詞:外史府、國家政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