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叢棘的意思、叢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叢棘的解釋

(1).古時囚禁犯人的地方,四周用荊棘堵塞,以防犯人逃跑,故稱。《易·坎》:“係用徽纆,寘于叢棘。” 孔穎達 疏:“謂囚執之處,以棘叢而禁之也。” 唐 陳子昂 《祭韋府君文》:“昔君夢奠之時,值餘寘在叢棘,獄戶咫尺,邈若山河。” 明 沉鲸 《雙珠記·獄中冤恨》:“智者比為福堂,《羲經》謂之叢棘。笞杖徒流絞斬,皆吾掌握之中。”

(2).叢生的荊棘。 清 劉大櫆 《金氏節母傳》:“又嘗日暮自園中歸,失足墜道左叢棘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叢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時囚禁犯人的場所

指古代用荊棘圍成的臨時監獄,用于防止犯人逃跑。《易經·坎卦》記載“係用徽纆,寘于叢棘”,孔穎達注釋稱“以棘叢而禁之”,說明其功能與形制。例如明代文獻提到:“智者比為福堂,《羲經》謂之叢棘”,可見這一用法在古代司法體系中具有象征意義。

二、叢生的荊棘

描述自然界中密集生長的帶刺灌木,常比喻環境艱險或阻礙。清代劉大櫆在《金氏節母傳》中寫道“失足墜道左叢棘中”,生動展現了荊棘叢的物理特征。

其他延伸

現代漢語中,“叢棘”也可比喻複雜紛亂的局面(如成語用法),但此義項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修辭。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易經》古籍、曆代注釋及文學用例,若需查看具體文獻原文,可參考、4、6的詳細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叢棘 (cóng jí) 這個詞是指叢生的荊棘。它由“叢”和“棘”兩個部分組成。在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叢”字的部首是 “一” ,筆畫數為“2”;“棘”字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5”。 《叢棘》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原始的漢字拼音沒有發達之前,人們采用象形字來描述事物。《叢》字則是用竹的形狀表示叢生的荊棘;而《棘》字則是用棍棒和枝葉的形狀描述了荊棘的外觀。 在繁體字中,“叢”字的變體是 “叢”,而“棘”字的變體是 “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叢”字的結構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中間是一個橫折線;而“棘”字的寫法較為簡單,保持了現代寫法的形态。 以下為例句:“小徑旁的叢棘叢生,小心不要被刺傷。”這句話中使用了“叢棘”一詞來描述路邊長滿的荊棘,提醒人們要小心避開。 與“叢棘”相關的組詞包括:叢林、叢叢、叢生等;近義詞有:荊棘、刺、藤條等;反義詞可以是平坦、光滑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需了解更多,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