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護的意思、回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護的解釋

(1).袒護、庇護。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古人是則曰是,非則曰非,明白正直,曾何回護。”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非民風》:“上下不相回護,甲第不相朋黨。”《西湖佳話·南屏醉迹》:“長老道:‘ 濟公 應承了,必有個主意,他怎好騙我?今睡不起,想是多吃幾杯,且待他醒來,再作道理。’監寺見長老回護,不敢再言。” 葉聖陶 《這也是一個人》:“隔幾天,她父親來了,是她公公叫他來的……但是她仗着主母的回護,沒有跟她父親同走。”

(2).指辯護。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一折:“你倒來替他回護。觸惱我心。”《金6*6*梅詞話》第五八回:“你進去對她媽説,教他快收拾一答兒來,俺就與你,替他回護兩句言語兒,爹就罷了。” 清 龔自珍 《最錄禅源諸诠》:“有議之者乎? 有明 天台 宗 藕益大師 於所著《閲藏知津》中,摘其名句而緻詰之,所詰良是,無可回護者。”

(3).回避,避忌。《明史·劉翊傳》:“ 翊 性疎直,自以宮僚舊臣,遇事無所回護。”


(1).匡護,救助保護。 唐 無名氏 《炀帝開河記》:“既達 睢陽 界,有濠寨使 陳伯恭 言:此河道若取直路,徑穿透 睢陽 城,如要迴護,即取令旨。 叔謀 怒其言迴護,令推出腰斬。”

(2).回環保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閩遊日記前》:“抵其麓,一尾橫曳,迴護洞門。”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廳之前面、右翼、背面右三分之二,均有廣廊回護。”

(3).庇護;袒護。《英烈傳》第四八回:“那人叫聲:‘多謝迴護,明日店中相謝。’”《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倘若大人再要迴護他三人,将來一定兩敗俱傷,於大人反為無益。” 葉聖陶 《一個小浪花》:“老太太下不來判斷,隻是依照老6*習慣回護她的兒子。”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回護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回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袒護、庇護,通常指在他人有過錯時進行包庇或偏袒。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核心義項

  1. 袒護/庇護

    • 出處: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提到“古人是則曰是,非則曰非,明白正直,曾何回護”,強調古人明辨是非,不包庇錯誤。
    • 現代用法:如葉聖陶《這也是一個人》中“主母的回護”,即指對某人的偏袒保護。
  2. 辯護

    • 元代楊梓《豫讓吞炭》中“你倒來替他回護”,指為他人錯誤行為辯解。
  3. 回避/避忌

    • 《明史·劉翊傳》記載“遇事無所回護”,意為不避諱問題,直面對待。

二、引申與近反義詞


三、例句與用法

  1. 經典例句:
    • 明代《西湖佳話》中“長老回護,不敢再言”,描述因庇護而沉默。
  2. 現代造句:
    • “過度回護孩子,反而會助長其依賴性。”(參考)

四、總結

“回護”在古今語境中均帶有主觀偏向性,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是中性描述(如保護)還是貶義(如包庇)。其豐富含義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曆史演變和語境靈活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回護的意思

回護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回字的本意是“返回”、“轉向”,護字的本意是“保護”、“防禦”。所以,回護的意思就是“返回并保護”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回字的部首是囗,具體的筆畫數目是6畫;護字的部首是手,具體的筆畫數目是7畫。

來源

回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回字被用來表示“返回”,而護字則代表着“保護”或“防禦”。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回護一詞。

繁體

回護二字的繁體字形分别是「迴護」。在繁體字中,回字的字頭上方多了一個小點,護字則換成了另一個常用的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回護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變化為,回字的右邊有一個額外的橫畫,護字的上方有一個額外的撇畫。

例句

1. 在危險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回護了他的朋友。

2. 他的過錯最終被回護了起來,他并沒有遭受到懲罰。

組詞

回護的相關組詞有:回歸、回避、護照、護工、護航等。

近義詞

回護的近義詞有:守護、保護、維護。

反義詞

回護的反義詞是襲擊、攻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