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布所制的鬥。用以載水,為守城滅火器具。《墨子·備城門》:“救(車)﹝熏﹞火,為煙矢射火城門上,鑿扇上為棧,塗之,持水麻鬥、革盆救之。”
"麻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1. 定義與用途
指用麻布制作的鬥狀容器,主要用于古代守城時承載水,作為滅火器具使用。其功能類似于現代的消防工具,常用于應對敵方火攻。
2.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墨子·備城門》:“持水麻鬥、革盆救之。”該句描述了守城時用麻鬥和皮制盆器滅火的場景。
3. 結構與材料
4. 讀音與詞性
總結
“麻鬥”是古代軍事防禦中的實用工具,體現了冷兵器時代城池攻防戰的戰術細節。其名稱已退出日常用語,僅存于古籍及曆史研究中。
麻鬥(má dòu)是一個具有豐富含義的漢字詞語。它主要指一種以麻為原料制作而成的兜帽,用于保護頭部并遮擋陽光和風沙。同時,麻鬥也可以指代紮染等特定材質制成的帽子。
麻鬥的拆分部首為“麻”和“鬥”,麻的部首為“艹”,鬥的部首為“鬥”。麻鬥總共有12個筆畫,其中麻有4個筆畫,鬥有8個筆畫。
麻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出現在《莊子·秋水》篇中。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麻鬥的字形略有不同,而且通常以繁體字“麻鬥”來表示。
在古代,麻鬥這個詞使用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其中,“麻”字的上面是“蘇”,下面是“鬥”,整體上看起來像是一個帽子。另外,“鬥”字的上面有三個點,表示帽子的頂部裝飾。
1. 他戴着麻鬥下地勞作,避免了日曬和風沙的傷害。
2. 這個麻鬥非常輕便,適合長時間外出穿戴。
1. 麻衣:指用麻布制成的衣服。
2. 鬥笠:指用竹片等制成的遮陽帽。
1. 麻帽
2. 麻蓋
1. 非麻:指非麻質地或制作而成的帽子。
2. 鬥帽:指以麻以外的其他材料制成的兜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