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fume (spice) bag] 裝着香料的袋子
四角垂香囊。——《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盛香料的小囊。佩于身或懸于帳以為飾物。 三國 魏 繁欽 《定情》詩:“何以緻叩叩,香囊繫肘後。” 宋 秦觀 《滿庭芳》詞:“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紅樓夢》第八七回:“小幾上卻擱着剪破了的香囊和兩三截兒扇袋并那鉸拆了的穗子。” 曉立 《節序·風俗和藝術》:“五月初五端午節,艾葉遍插,龍舟競渡,孩子們額頭點上雄黃,姑娘們巧手做着各種彩色粽子、香囊。”
(2).有香味的取暖器。 唐 白居易 《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拂胸輕粉絮,暖手小香囊。” 唐 王建 《秋夜曲》之一:“香囊火死香氣少,向帷合眼何時曉。”
(3).借指荔枝。 閩 徐夤 《荔枝》詩之一:“朱彈星丸粲日光,緑瓊枝散小香囊。”
(4).指麝的藏香器官。《文彙報》1991.2.6:“而且偏偏又隻有雄麝藏有香囊,平均殺死3頭麝才能獲取一個香囊,緻使麝急劇減少。”
香囊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和實用功能,以下從五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别稱 香囊又稱香包、香袋、荷包、容臭、佩帏,是用彩色絲線在綢布上刺繡圖案後縫制的小袋,内裝香料或藥材。其名稱因材質、用途不同而多樣,如硬質材料(玉、金銀)制作的稱“香球”,織物縫制的稱“香袋”。
2. 曆史與文化象征 起源于戰國時期,是農耕文化“男耕女織”的産物,承載祈福、辟邪等寓意。古代既是裝飾品,也作為愛情信物或身份象征,如《紅樓夢》中黛玉剪香囊表達情感。
3. 材質與工藝 •材質:分硬質(玉雕、金屬镂空)和軟質(絲綢、錦緞)兩類。 •工藝:刺繡紋樣多含吉祥圖案(如花卉、瑞獸),用五色絲線纏繞,兼具審美與民俗意涵。
4. 功能演變 •古代:最初用于提神、除臭,後擴展為節慶佩飾(如端午驅疫)。 •現代:除裝飾外,還結合中醫藥理,裝入肉桂、砂仁等藥材,可緩解脾胃虛寒等症狀。
5. 非遺地位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香囊體現了傳統手工藝與民俗的結合,當代仍用于文化展示和健康養生。
(如需更完整的詩詞引用或曆史文獻記載,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香囊是中國傳統的一種裝香料的小袋子,在生活中常用來放置香粉、橙皮、薰衣草等能散發香氣的物質,用以除異味或作為裝飾品。
香囊的拆分部首是“香”字的“禾”和“月”部。根據《康熙字典》,香囊的總筆畫數為9。
香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國古代,香品具有較高的地位,被廣泛應用于宮廷、祭祀、草藥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發出了香囊這種容器用來裝載香料,以方便攜帶和使用。
香囊的繁體寫法是「香囊」。
根據曆代漢字字典記載,在古時候,香囊一詞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緻。早期記載中,可見「香匳」、「香囗囊」等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統一為現代的寫法「香囊」。
1. 她用香囊為衣櫃增添了一絲清香。
2. 這個香囊是我從旅行中帶回來的紀念品。
香囊可以作為主要詞彙來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香囊師、香囊繡、香囊袋等。
香囊的近義詞有香袋、香包。
香囊作為一種具有特定功能的物品,暫時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