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量刑的寬嚴。刺,殺。宥,寬。《周禮·秋官·小司寇》:“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鄭玄 注:“宥,寬也。民言殺,殺之;言寬,寬之。”
“刺宥”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指量刑時的寬嚴尺度,具體解釋如下:
1. 字義解析
2. 出處與用法 出自《周禮·秋官·小司寇》:“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意為根據民衆對案件“應嚴懲或寬恕”的輿論,決定適用重刑(上服)或輕刑(下服)。鄭玄注:“民言殺,殺之;言寬,寬之。”
3. 曆史背景 該詞反映了古代司法中“民意參與量刑”的特點,通過收集公衆意見平衡刑罰輕重,體現“慎刑”思想。但需注意,此處的“民意”多指貴族階層的意見,與現代司法民主有本質區别。
注:該詞現代已罕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中。
刺宥(cì y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責、批評;對人或事物犯錯後給予處罰或教誨。
刺宥的部首是刀(刂),刺宥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刺宥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刺和宥。刺意為用刀或其他尖銳物品戳擊、紮入,并引申為批評、責備。宥意為寬恕、原諒。因此刺宥的意思是對錯誤行為進行批評,然後給予寬恕或原諒。
刺宥的繁體字為刺寄。寄與宥意思相近,都代表寬恕、原諒。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刺宥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刺宥的字形和現代字形相似。
1. 他對自己的錯誤态度進行了刺宥并向大家道了歉。 2. 總經理批評了他的工作态度,但最後還是做出了刺宥。
由于刺宥是一個詞語,因此它無法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
刺宥的近義詞有:斥責、譴責、批判。
刺宥的反義詞可以是:原諒、寬恕、放過。
【别人正在浏覽】